1月20日,由周口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承办、商水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协办的“不忘初心 留住根脉——中原农耕文明巡展”走进商水县。展览在商水县叶氏庄园民俗博物馆连续展出一周。
巡展以“农耕历史 农业现状 未来农业”三个单元为内容,56幅画面聚焦中国农耕文化,展示春耕、夏忙、秋收、冬藏全过程以及四季中人与农作物、农耕器具之间的农耕文化,表现中国人与农耕文化血脉关系。
邓城镇范庄村72岁的范长印老人观展后感触颇深:“这些展品我很多都见过、用过,不过用起来真费劲真受罪啊!现在进步了,过去的很多农具都用不着了。农忙季节机器一响,粮食哗啦啦就进家了,现在我们农民真享福!我这个年龄的人最能体会到咱们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美好!”勤劳质朴的范长印说完后,在留言薄上用握惯农具的粗糙大手握起毛笔歪歪扭扭写下了“新时代,得民心”几个字,字虽不工整但他的满腔真情感动了在场的群众,大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范长印老人。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作为泱泱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丰富多样的衣食产品,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色彩缤纷的精神财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在商水县叶氏庄园民俗博物馆馆长王天星看来,农耕活动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延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商并举、耕织结合,形成渔樵耕读、富国强民的优良传统,创造出上下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奠定万代基业。
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杜忠义馆长说:“我们希望通过传统农耕文化巡展唤起更多的人和社会公众对农耕文化题材的注意力,传承和发掘蕴藏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农耕文化之精髓,为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