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顾玉杰同志的书稿,有一种回望岁月的感觉,时空的维度在拉长、延展。许多人和事,像尘封的老酒一样,愈显醇厚和绵韧。也许,这就是新闻和文学的魅力。
我和顾玉杰都是老子故里人,高中同学,大学校友,相识相知近四十载。20世纪90年代初,《周口日报》创刊。作为同龄人,我注意到报社聚集了一批高校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咬文嚼字、妙手著文,执着地从事新闻工作,让人好生敬佩。顾玉杰就是其中的一员。他30余载不弃新闻理想,风风雨雨挡不住他前行的步伐。他从普通的编辑、记者做起,一步步走上报社总编辑、社长岗位。眼前这一摞厚厚的书稿,其中一字字、一句句、一页页、一本本,何尝不是对他成长的诠释和见证。
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诞生之前,文学有记史的功能,古今中外皆然。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风骨、唐宋以来诗词文赋大家, 在文学之光的照耀下,鸿文大作丰富而璀璨。白居易有诗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17世纪以后,西方出现了报纸,新闻传播发轫;经过三四百年的发展,在信息科技的加持下,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业已成为共识。顾玉杰和他身边的新闻人,始终牢记初心、践行使命,传播思想、记录时代,新闻著述成果丰硕。
顾玉杰同志整理的书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新闻作品,包括人物、事件等,以通讯、特写、侧记等体裁为主。这些作品,部分再现了周口过去30多年的历史,记述的那些人、事、物,情节生动感人,内容翔实完整。人物篇,为周口知名植保专家湾冠海、 于思勤立传,为医界精英曹建林、姚树俊书写传奇,为模范党员、离休干部崔庆余回顾峥嵘岁月,倾情讴歌优秀共产党员、太康县环保局局长张红卫……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事件篇,有影响深远的“春蕾计划”帮扶行动纪实,有爱心早餐香飘银城的温馨故事, 有周口华耀城的崛起和荣光……报道还体现出作者对群众的浓情关爱:耐心倾听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心声、温情宽慰意外丧子的小夫妻、舆论援助讨债无门的农村老汉……字里行间,处处彰显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为民情怀。部分新闻作品还让大家强烈感受到农村经济发展、平安建设、安全生产、脱贫攻坚等工作的时代脉动。
另一部分是散文、随笔等文学作品。顾玉杰同志为新闻科班出身,他热爱文学,擅长散文写作。顾玉杰创作的散文、随笔,不管是游记题材、风物题材,还是亲情题材,多以纪实为主,语言浅白不失优美,抒情自然毫不做作,把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技巧驾驭得炉火纯青。他感情细腻、观察入微,世事洞明、心灵纯净。在他的笔下, 《三月欢歌》《秋忆》《告雪》,描绘大自然之美,像画轴一样徐徐展开;《表弟》《百岁》《家书》,穿透岁月,把人世间多少真情娓娓道来。这些美文,读来脍炙人口、引人深思,是精神享受,也是灵魂洗礼!
这些新闻和文学作品皆曾刊登在《周口日报》和《周口晚报》上,顾玉杰同志还细心地标注了发表的时间。我认为,他出版的作品集,不单单是对自己过去耕耘收获的盘点,也是对周口文化和地方史志的有益补充, 对新闻业界、学界和文学爱好者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的来看,这部书洋洋洒洒30多万字,是时光印记,是社会印记,也是作者情感的印记。这种印记,更是一种令人回味的珍贵留存。(宋力 作者系周口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