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口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市发改委 时间: 2015-04-19 18:58:28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2015年4月18日在周口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程新华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提请周口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周口崛起方略,坚持调中求进、改中创新、转中向好、稳中有为,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支撑、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持续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保持并发展了周口崛起、富民强市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面对内外矛盾交织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坚持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远近结合、统筹施策,促进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等指标比较协调。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992.1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19.6%,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着力稳工业,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0亿元,增长12.3%,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着力扩投资,固定资产投资1375.4亿元,增长19.4%,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着力促消费,制定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政策措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2.9亿元,增长12.7%。着力拓出口,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7.92亿美元,其中出口7.13亿美元,增长28.4%。着力保资金,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81.2亿元,增长13.6%;各项贷款余额818.3亿元,增长16.3%;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比53.6%,同比增加28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6.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构建科学发展载体。全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沈丘县产业集聚区晋级“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7个产业集聚区晋级“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电缆电气等千亿元、百亿元产业集群培育持续推进。服务业成长速度明显加快。全市5个商务中心区、5个特色商业区全部开工建设,服务业发展载体进一步拓展。城乡市场保持繁荣,仓储物流、教育培训、信息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成长迅速,文化旅游、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客运邮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保持活力。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市接待游客20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16%。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06.5亿元,增长10.5%。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稳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建设,粮食总产达到161.3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取得新进展,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3个,新增农业合作社2085家,注册家庭农场1371家,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46.7万亩。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10.9亿元,居全省第2位。

  (三)新型城镇化科学推进。全面落实《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意见》,中心城区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八一路、五一路、汉阳路全面打通,中州大道改造完成,东区南水北调水厂开工建设,儿童医院、和谐公园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得到提升。周西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周项、郸沈快速通道和郸淮一级公路建设稳步实施,城市之间互联互通能力进一步提升。支持和引导各个县城科学规划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6.19%,比上年提高1.41个百分点。加强农村电网、路网、通信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和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减少市级行政审批事项56项。认真落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和“营改增”试点,全社会加快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释放。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实际利用外资4.68亿美元。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65个,总投资1064.8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2个,到位资金156.8亿元;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均居全省前列。中原鞋都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成功签约。

  (五)发展后劲持续积蓄。组织开展了重点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活动,2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6.8亿元,占年计划的126.9%;18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3.2亿元,占年计划的122%;“双十五”工程完成投资298.9亿元,占年计划的117%;48个中心城区“四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143.5亿元,占年计划的106.2%。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隆达2×66万千瓦燃煤电厂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高铁已基本完成线路勘察、站点设置预可研等前期工作,新周高速公路项目快速推进,华耀商贸城一期开盘销售,沙颍河水系城区段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碧桂园城市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鸿闽纺织、圣光医药医疗器械、金丝猴高档巧克力生产等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组织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循环化改造和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建设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控制目标。大力推进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建设,秸秆焚烧得到有效遏制,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1.35万辆,优良空气质量天数达到257天。全市5个地表水质断面监测达标率85%,高于省定责任目标15个百分点;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造林面积11.7万亩,城市森林工程新增绿地18.2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8%,较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和中心城区“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42.4元,实际增长8.5%,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7741.8元,实际增长9.5%,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完成率达到115.7%。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心城区“三校两园”和县市一批新建扩建学校项目进展顺利。文化惠民活动深入推进,举办广场专场文艺晚会500多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完成5万多场,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功申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民营医院发展势头良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出生人口素质持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扶贫开发取得新的进展,20万人实现稳定脱贫。新解决101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师生饮水安全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创新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机制,平安建设富有成效,信访形势总体平稳,重大案件发生数量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老龄、妇女儿童、慈善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在形势复杂严峻、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代表委员们加强监督、有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心城区首位度低,城镇化水平不高;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周口崛起方略、谋划“十三五”发展、加快追赶跨越的关键之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周口崛起方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创新,转中向好,稳中有为,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把新常态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新优势,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按8%以上安排,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遵循规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面临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要素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当调低增长预期,符合经济运行实际。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二是体现导向。这一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动力上来,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三是保障就业。随着经济规模扩大、服务业快速发展、改革促进创业就业的效应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提高,8%以上的增长速度能够保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四是发展需要。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都需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三、2015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初步安排

  围绕完成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突出抓好以“双十五”工程和中心城区“四个一批”为核心的193个第一批市级重点项目建设。

  (一)双十五工程。总投资436.56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161.34亿元,其中,十五项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243.96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77.54亿元;十五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92.6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83.8亿元。

  ——十五项重点工业项目:

  1、总投资52.56亿元,今年投资9.44亿元,开工建设周口隆达发电有限公司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扩建工程(商水县);

  2、总投资10亿元,今年投资4亿元,开工建设南京熊猫冰柜、洗衣机股份有限公司冰柜、洗衣机生产项目(淮阳县);

  3、总投资6.5亿元,今年投资3.5亿元,开工建设河南通驰电缆有限公司特种电缆生产项目(郸城县);

  4、总投资50亿元,今年投资10亿元,继续建设圣光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医药医疗器械生产项目(郸城县);

  5、总投资17亿元,今年投资4.5亿元,继续建设扶沟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有机饲料加工及养殖基地项目;

  6、总投资16.5亿元,今年投资7亿元,继续建设河南昊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纯棉高支精梳紧密纺纱生产项目(太康县);

  7、总投资9亿元,今年投资5亿元,继续建设河南中亨纺织有限公司高档棉纱生产项目(扶沟县);

  8、总投资6.8亿元,今年投资1.5亿元,继续建设周口雪荣面粉有限公司小麦深加工项目(沈丘县);

  9、总投资6.6亿元,今年投资3亿元,继续建设周口引食食品有限公司方便面生产项目(沈丘县);

  10、总投资25亿元,今年投资10.6亿元,建成河南盛鸿纺织有限公司喷水织布及倍捻丝生产项目(太康县);

  11、总投资16亿元,今年投资9亿元,建成河南润泰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服装加工及高档针织面料生产项目(太康县);

  12、总投资10亿元,今年投资3.5亿元,建成太康县天顺纺织品有限公司服装加工及坯布生产项目;

  13、总投资8亿元,今年投资2.5亿元,建成河南省澳兰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电动车圈及汽车配件加工生产项目(沈丘县);

  14、总投资5亿元,今年投资2亿元,建成河南康达制药有限公司头孢菌素类无菌原料药生产项目(项城市);

  15、总投资5亿元,今年投资2亿元,建成美国乔治海茵茨公司飞机制造项目(西华县)。

  ——十五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1、总投资40亿元,今年投资8亿元,开工建设商水县特色商业区万洋国际商贸城项目;

  2、总投资21亿元,今年投资8亿元,开工建设郸城县商务中心区万洋国际商贸博览城项目;

  3、总投资20亿元,今年投资16亿元,开工建设项城市欧蓓莎国际商城二期项目;

  4、总投资15亿元,今年投资5亿元,开工建设太康县万鹤赉·天宁商务中心三期项目;

  5、总投资12亿元,今年投资6亿元,开工建设淮阳县中华姓氏文化园项目;

  6、总投资10亿元,今年投资5亿元,开工建设西华县特色商业区建材家居城项目;

  7、总投资6.7亿元,今年投资6.7亿元,开工并建成郸城县久鸿农贸物流园项目;

  8、总投资5.2亿元,今年投资3亿元,开工建设淮阳县天鸿置业有限公司商业综合体项目;

  9、总投资16亿元,今年投资2.5亿元,继续建设扶沟县商务中心区教育园区项目;

  10、总投资7.2亿元,今年投资3亿元,继续建设商水县中原经济区东部智能物联港项目;

  11、总投资6.5亿元,今年投资2亿元,继续建设沈丘县商务中心区玉文化产业园项目;

  12、总投资5亿元,今年投资3亿元,继续建设河南周口西华通用机场项目;

  13、总投资5亿元,今年投资2.6亿元,继续建设绿业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豫东农资物流园项目(扶沟县);

  14、总投资15亿元,今年投资10亿元,建成郸城县商务中心区陆鼎国际商贸城项目;

  15、总投资8亿元,今年投资3亿元,建成项城市特色商业区天湖国际商贸城项目。

  (二)扎实推进中心城区项目。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初步谋划中心城区第一批项目58个,总投资756.73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169.54亿元。重点实施好周口晶金太阳新能源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河南红鑫精密滚动体有限公司生产研发基地及物流园区、河南西奥电梯制造有限公司电梯生产等18个工业项目;加快沙颍河水系城区段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东外环路续建及延伸工程、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等19个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周口华耀商贸物流中心、领导者国际汽车文化园、中原鞋都·文化创意园等6个商贸流通项目;推进市西城棚户区综合改造、市中心医院东新区医院、七一路东段棚户区改造安置区建设工程等15个民生项目。

  (三)加快193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总投资2007.59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640.5亿元。

  工业方面,实施好泰国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二期(商水县)、项城万华有限公司生态板生产、蓝天铜业制造有限公司铜业加工产业园(市开发区)等43个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河南鸿闽纺织产业集群(太康县)、扶沟和合东利纺织印染产业园等42个续建项目。

  基础设施方面,实施好新世家棚户区改造、市太清路改造工程、项城万达置业城市综合体等24个新开工项目;加快项城市城南新区配套设施、市东外环路续建及延伸工程、东新区康和家园棚户区改造等18个续建项目。

  商贸流通方面,实施好郸城县商务中心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河南万果园实业集团城市综合体、西华县特色商业区汽车贸易城等23个新开工项目;加快周口龙都红星广场(市开发区)、中联盛保税中心(扶沟县)、沈丘县商务中心区红星美凯龙等12个续建项目。

  社会事业方面,实施好沈丘县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市中心城区“三校五园”、市游泳馆等15个新开工项目;加快豫东骨伤科医院(扶沟县)、太康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病房楼、东新区人民医院(周口五官科医院)等5个续建项目。

  交通方面,实施好禹亳铁路太康至鹿邑段新建工程(周口境内)、沙颍河项城港亿嘉码头、新周高速至中心城区连接线工程等5个新开工项目;加快河南周口西华通用机场续建项目。

  能源方面,实施好2015年周口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15年周口输变电建设工程等3个新开工项目。

  农林水方面,实施好香港怡馨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商水县);加快郸城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

  四、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扩投资、提消费、拓出口、保要素、强实体,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增长。围绕国家、省重点支持和我市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加快谋划推进一批工业项目,认真实施一批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实现重点项目在经济领域全覆盖,突出重点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是围绕193个重点项目,切实提高项目资金到位率、开工建设率和建成投用率,力争全年完成投资640.5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积极谋划濮阳经周口至潢川铁路项目、宿州经周口至漯河铁路项目、贾鲁河通航工程,争取列入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争取周口经驻马店至南阳高速公路项目早日开工,加快沙颍河周口至省界航道升级改造项目推进步伐。促进消费扩大升级。加快推进养老健康家政、信息、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积极扩大出口。加快“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和“河南省食品调味品出口基地”建设,争取设立“河南省纺织服饰出口基地”,承接好广东鞋业等产业的成批次转移,增强外贸出口能力。提高要素保障能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管好用好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完成省下达的征地率、供地率责任目标。坚持集约节约,切实保障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人地挂钩试点,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加强银企对接,研究政银担企四方合作新举措,破解小微企业抵质押不足瓶颈。改革投融资体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探索农村金融服务“三农”新模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市政府与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省水利投资公司、省农发行、中原银行、平安银行战略合作,用好省政府3支新型城镇化发展母基金创造的政策红利,筹划设立中心城区及各县城的子基金,服务城市发展。落实《加快中心城区发展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办法(试行)》,积极引导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完善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和培训教育机制,搭建产销协调、银企合作、人才服务等平台,支持企业发展。突出抓好各项惠企政策落实,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对企业“三乱”行为查处力度,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项目,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二)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坚持盘活优化存量和培育壮大增量相结合、产业创新和产品创新相结合,以承接转移、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主要途径,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培育。坚定不移实施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两个千亿元,医药化工一个五百亿元,电缆电气、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三个三百亿元产业集群的培育,抓引导、抓保障,确保早成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建立健全产业集聚区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的技术、环保、投资强度等方面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清退“双低”(低就业、低效益)企业和闲置土地企业,切实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围绕主导产业集群培育需求,整合招商资源,明确主攻方向,延伸和编辑产业链条,以产业集聚区为单元形成配套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积极促进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优化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企业上市、企业挂牌工作长效推进机制,提高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积极性。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主动承接“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加快推进工业重点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推进“智慧城市”“智慧企业”和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导电商企业与传统企业对接,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建立电商平台,打造网上产业集聚区,实现产品上线交易。突出抓好中心城区工业发展。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分别围绕各自主导产业,努力在产业规模壮大、产业链条拉长、产业层次提升方面实现突破,持续把中心城区建成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电缆电气、物流加工为特色的产业基地。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走周口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大投入、完善机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围绕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产粮大市地位。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注重周口农业品牌塑造,切实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和产品质量检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场(区)建设,稳步推进林业经济,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稳步推进供销体制改革,增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快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释放土地流转潜力。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规划建设一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美丽乡村创建,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统筹并进。实施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继续推进精准扶贫,用好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以整乡推进和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再解决2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问题。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比重提高。完善载体平台。加快“两区”建设步伐,扎实做好产业招商和培育,以高端百货、休闲娱乐、商务服务、住宿餐饮等行业为重点,积极引进城市综合体、电商平台等项目,加快集聚产业和人气,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高成长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开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丰富金融业态,支持银、证、保、信托、基金管理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在周口注册和经营发展。抓好一批物流、商贸业重点项目,支持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建设,争取更多专业市场进入国家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鼓励创办文化创意、文化传播、文化旅游等各类企业,组建周口广电融媒集团,支持周口报业集团拓展经营业务。继续抓好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做大旅游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家政服务试点城市建设为平台,加快发展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 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建设网上商城、拓展农村经营网络,鼓励中小微企业开设网店。积极发掘培育周口特色餐饮品牌和“老字号”企业,发展适合大众消费的住宿餐饮、生态休闲、演艺娱乐、文化体验服务设施。全面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保持房地产经济发展活力。加强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管,规范物业管理市场,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五)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为重点,坚持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持续提高全市城镇化水平。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管理。继续完善城市路网,实现市区道路互联互通。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供排水管网改造,新建一批“两小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全方位加大综合管治力度,保持严厉打击“两违”的高压态势。规划实施精品街区建设工程,建成一批严管街、示范路、高品质社区,打造城市管理的精品工程和示范亮点。继续完善中心城区市、区、办、社区四级管理网络,促进城市管理上水平。全面加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按照“三区一中心”的功能定位,持续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现代生态宜居区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加快综合服务功能区项目组装,推进入住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沙颍河城区段治理项目和流沙河、洼冲沟、运粮河生态水系治理工程。加快港区“九路四桥”和码头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打造新的发展极。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围绕“一中心四组团”的发展格局,引导中心城区与四个组团县市之间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加强对接,继续推进周项快速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周商城区道路互联互通。加强路网、电网、气网、通信网建设,持续提高“组团县城”与“支撑县城”之间的基础设施连通水平。继续支持鼓励各个县城加快发展,按照现代中等城市功能要求,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住房和就学“一基本两牵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拉大县城框架,推动产城互动发展。加强重点镇和新农村建设,每个县选择1~2个产业基础好的重点镇,开展示范,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心镇。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跟进落实中央、省出台的改革举措,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减少和取消审批事项,优化简化审批流程,逐步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网上并联审批等改革。完成市县行政体制改革。深入落实户籍制度及各项配套改革举措。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进预决算公开。做好“营改增”、消费税等税制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完成市投资集团组建。深入推进新一轮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交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企改革。以市县两级为重点,加快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注重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申报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力争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认定1~2个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建高新技术企业5家。大力推进周口高新区建设,研究制定促进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开放招商力度。继续以产业集聚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编制产业发展链条图谱,扩大招商信息发布,紧盯资本和产业转移动态,争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工业、商贸项目。完善开放平台建设,继续提升扶沟公共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运行效率,推广“多点报关、口岸验放”通关一体化模式,探索周口海关、漯河商检合作机制,出台支持和服务我市进出口企业通关便利的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开放招商软环境。

  (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行最严格的环境评价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污染源、畜禽养殖、饮用水源等环境问题的监管,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总量预算管理机制,着力实施一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示范工程。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继续实施“蓝天工程”,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治理,加快推动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加强黄标车、老旧车辆淘汰,严禁秸秆、垃圾焚烧,切实遏制大气污染。继续实施“碧水工程”,实施沙颍河、贾鲁河等重点河流治理,加强污水排放和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监管,确保主要河流水质稳中趋好。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以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村规模化养殖场及养殖大户污染整治力度,促进农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继续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抓好中心城区绿化工作,全面开展花园式单位创建工作。加快实施廊道绿化,完成绿化面积3.45万亩。抓好农田林网建设,完成农田林网5.7万亩,力争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4%以上。

  (八)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和中心城区“10件民生实事”,在改善民生上取得实效。促进就业创业。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3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优抚对象待遇。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兜住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在中心城区建设5个以上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万套,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全面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实施中心城区教育振兴计划,加大周口一高争创中原名校力度,新建和改扩建2校5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支持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晋升本科,扎实推进联营职专、周口幼师晋升大专,推进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加快发展,鼓励周口师范学院转型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全面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加快市中心医院东新区医院、市中医院东新区医院、市老年护理院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注重加强文化创作队伍培养,支持文化院团建设,形成优秀作品创作基地,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切实搞好文化惠民。健全文化艺术中心、县级两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落实各类免费开放措施。积极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开工建设市老年健身馆和游泳馆,完善市体育中心功能。做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维护信访稳定。继续开展平安周口建设攻坚,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重点领域整治。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和谐。

  同时,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谋划,做好“十三五” 规划编制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加快周口崛起、富民强市进程中更加出彩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周口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