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关帝老街 找文化味儿
来源: 政府站群服务中心 时间: 2024-11-27 09:55:24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在夜晚绚烂的灯光过后,白天的关帝老街是什么样子?周口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以怎样的方式得以呈现?11月19日,记者走进关帝老街,逛逛白天的街巷,看到了一些在夜市“逛吃”中不曾留意的“隐藏关卡”。

  地刻《周家口三寨图》:复原周家渡口的繁华盛景

  初冬的阳光洒落在关帝老街的石板路上。街区入口,牌匾“关帝老街”几个颜体字衬托得门楼庄严大气,门楼下的两面大鼓很是抢眼,很多游客都被吸引过去。

  很少有人注意牌匾前的地面上,有一处印有周口“前世记忆”的地刻《周家口三寨图》。明清时期,周家口三寨“夹河而峙,如三城然”,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漕运枢纽,开创了周家口数百年的商业繁荣。低下头,可以看到这幅刻在地面上的图画,复原的就是清光绪年间周家口三寨鼎立的版图,再现了周家口三川交汇、漕运兴旺、商贸繁荣的景象。

  “三鱼同首”:周口特有的城市符号

  进入关帝老街,大大小小的店铺林立,吃喝赏玩一应俱全。行走其间,记者发现不论是街巷的转角处,还是指示牌的标识上,甚至窨井盖上,都有一个周口元素:“三鱼同首”。

  这个来源于周口关帝庙铁旗杆基座上的图案,线条简洁流畅,是对周口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的直接描绘,也是明清时期周家口多元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周口作为老子故里,对“三”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鱼在中国代表着丰足,是富贵有余、吉祥如意的象征。“‘三鱼同首’是周口特有的城市符号,代表财源广进、生意兴隆、年年有余, 又有子孙繁昌等寓意,是当时山陕商人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民俗文化和浓郁的商业文化气息。”关帝老街项目负责人李文涛介绍。

  许愿树:诗灯街区的青年打卡地

  新潮热闹的中和街是关帝老街北边的主街区,两旁的树上悬挂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和各个朝代的经典诗词名句,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和青春气息,是青年人的网红打卡地。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条街上,有一个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周口市毛纺织厂(简称“毛纺厂”)。被原汁原味保留下来的这些毛纺厂老建筑,作为周口城市发展的见证,和青春洋溢的诗灯街区相互应和,别有韵味。

  和毛纺厂一起保留下来的还有厂房南侧生长的一棵独具风韵的楝树。古时,楝被视为高洁的树木,因其谐音“恋”,寓意相思、爱恋。于是,这棵见证了周口历史、如今依然果实累累的楝树,被人们称为许愿树,受到青年人的喜爱,吸引很多人来祈愿打卡。许愿树的树枝上和厂房外的围墙上挂满了红色的丝带和心愿牌,上面密密麻麻的愿望和期盼,让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美在此呈现。

  民俗涂鸦:街区改造的文化融合

  捏糖人、打烧饼、卖粮食、理发、冰糖葫芦……这些充满豫东风情的民俗涂鸦墙绘,在街区随处可见。仔细看,这些生动俏皮的图案竟然是为了装饰美化配电箱、消防栓等等。走心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文化内涵,还美化了街区基础设施,弱化了现代元素在仿古建筑中的违和感。

  “这些墙绘很有趣,孩子看了也能长见识,还能进一步了解我们周口的民俗风情。我女儿刚才看见一幅冰糖葫芦的画,还问我以前就是这样卖冰糖葫芦的吗?看馋了,就去附近店里买了个冰糖葫芦吃。”在涂鸦墙绘边给孩子拍照的市民张女士说。

  “关帝老街整体以明清豫东古建筑风格为主,兼有现代元素,我们从细处着手,力争做到古与今的完美融合,既有韵味又接地气,让人们感觉更舒适、体验感更好。”李文涛说。

  成功的历史街区改造可以激发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市民提供一个日常休闲去处,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据了解,关帝老街自今年1月18日开街运营以来,以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签约商户105家,营业率90%的成绩开启了文旅商业新篇章。“夜经济”“河南省青年文化示范街区”“河南省旅游休闲示范街区”成了关帝老街响亮的名号。

  如果你再到关帝老街,别忘了还有这些有趣、有文化的地方,找找看吧!

责任编辑:高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