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陵——AAAAA
来源: 政府站群服务中心 时间: 2024-12-27 09:56:1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地址:周口市淮阳区城关回族镇龙都大道中路

等级(级别):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开放时间:夏季:8:00——18:00

                   冬季:8:00——17:30


太昊陵太极门

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由太昊陵与龙湖(东湖、柳湖部分)两大核心景区共同组成,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景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生态秀美。太吴陵是为祭祀“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修建的大型陵庙,坐北面南,是少有的集陵和庙为一体的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湖因伏羲氏定都宛丘,以龙纪官,号日龙师而得名,水域面积近万亩,是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也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环城湖,被誉为“中原明珠”、“内陆奇观”。

据史书记载,太昊陵始建于唐、增制于宋、重修于明、完善于清,历代帝王50余次御祭。现在的太昊陵建筑群格局形成于明朝洪武年间,据考证是仿照南京明故宫建造,太昊陵为何要仿南京明故宫而建呢?

  相传在元朝末年,朱元璋率兵起义打了败仗,被追兵追得走投无路,惶惶然逃到了伏羲氏庙内躲过劫难。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便依照自己的皇家宫殿重修了太昊陵。

  太昊陵中央规模宏大的建筑为统天殿。统天殿在太昊陵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也是全国古建筑等级最高的殿宇,里面供奉着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

  统天殿通高15.7米,面阔5间,进深3间,上用黄色琉璃瓦覆顶,龙凤大脊,南龙北凤,中间为3节彩釉吉星陶楼。殿的4个挑角为“四绝人”(庞涓、子都、罗成、韩信)及吻兽。

进入殿内,身披树叶、腰裹兽皮、目光慈善、居中坐定的便是伏羲氏,伏羲氏手中捧着的是先天八卦。“当年伏羲氏率领部落子民从成纪到宛丘,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一路上的四时节气、风土民情记挂在这位爱民如子的部落首领的心头,他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中得心源。”雷铁梁说,伏羲氏发明了八卦,非常了不起。这是中华《易经》文化之始,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每年的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拜谒人文始祖伏羲氏的游客络绎不绝,太昊陵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创下了单日祭拜人数82.5万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淮阳特产:

龙湖荷叶茶、黄花菜、淮阳槐山羊、龙湖鲤鱼、酱蒲菜、淮阳泥泥狗、五香羊头、淮阳馄饨、冯塘熏鸡、炖肉胡辣汤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1、泥泥狗。淮阳泥泥狗,又称“灵(陵)狗”,简称“泥泥狗”,是淮阳区太昊伏羲陵泥玩具的总称,它用黄泥捏成,风格古朴奇异、古中见拙、拙中蕴古。淮阳泥泥狗产生于伏羲时代,它一开始为人们祭祀的崇拜之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品。泥泥狗不全是狗,还有猴子、老虎以及各种小鸟造型,按造型的大小和着色的不同,淮阳泥泥狗可以分出人头狗、九头鸟、小泥鳖、小中板、娃娃头、大花货等几百个品种。 

2、布老虎。布老虎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布老虎的存在源于民间百姓对虎的崇拜。虎崇拜最早源于伏羲时期,著名民族学家刘尧汉在《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一书中讲到:“伏羲本为虎图腾,秦汉以后有史学家以龙为真命天子的思想。”由此可见虎图腾源自伏羲并早于龙图腾。 在淮阳第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 

3、芦苇画。淮阳芦苇画,又称“苇编画”,是利用芦苇为原材料,通过拼合、烙烫上色等复杂工艺制作而成的精美画作。其制作工艺考究,选料精细,需取2至4米高、食指般粗细、挺拔且直的苇秆,经过精修、去硬结、打磨抛光等多道工序后,方能成为制作芦苇画的原料。在制作过程中,艺人需以刀剖开苇段,经高温熏蒸熨平,再依据草图分剪、拼贴、烙烫上色,最终成就一幅幅兼具传统与现代美感的芦苇画作品。

4、刘氏剪纸。在淮阳,人们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窗花、柜花、喜花、翎鸟花卉、草虫鱼兽……厚重肥沃的陈楚文化土壤,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淮阳剪纸艺术,剪纸艺人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把朴实的情感、美好的愿望倾注于剪纸上,赋予了纸张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淮阳剪纸之所以流传千百年而延续不断、经久不衰,主要原因是它和民俗、民风关系密切,最终成为一种民俗文化,在人民生活中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直到如今,人们在四季节令、婚丧嫁娶、人情礼仪、环境装饰等活动中,仍离不开剪纸。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