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的老规矩了,男方悔婚约,彩礼一分不退!”近日,鹿邑县太清宫镇陈楼社区,女方父亲老陈的争论声引来不少村民围观,一场彩礼纠纷眼看就要闹僵。
“老哥,法治社会,彩礼该不该退,咱得看法律咋说。”社区“法律明白人”张保全的一番话让现场安静下来。刚参加完镇里网格员暨“法律明白人”培训的他,熟练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司法解释道:“双方没领结婚证,彩礼该退。”
事实讲清楚,法条摆明白。双方心服口服签了协议:彩礼全额退还,礼物和小额转账不再细算,双方和平分手。一场事关彩礼的纠纷就此平息。这是鹿邑县系统性开展网格员暨“法律明白人”培训成果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鹿邑县司法局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县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大局,携手县委政法委和县平安建设促进中心常态化开展网格员暨“法律明白人”专题培训,组织全县10家律师事务所61名律师、5家法律服务所17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巡回普法,将法治“能量包”精准输送到基层治理“第一线”。“基层高效能治理,根本在党建引领,关键在骨干力量,核心在法治赋能。”鹿邑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齐长军说。
如何让法律条文“飞入寻常百姓家”?鹿邑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梅点明关键:“通过以案普法、以案讲法等形式,将专业的‘法言法语’转化为接地气的‘方言土语’,确保大家能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培训有啥看点?鹿邑县仙源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玉林,在太清宫镇培训现场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掰开揉碎”,融入鲜活案例,用“借款多年未追”“赔偿久拖不决”等真实案例解析“三年诉讼时效”。老君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建军,在王皮溜镇培训现场结合“六尺巷”典故倡导“以和为贵”,通过“打输住院、打赢坐牢”等通俗警示语,引导群众理性处理矛盾,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
培训带来的不只是法律知识的普及,更有基层治理理念的转变。过去调解“凭经验、靠面子”,如今“查法条、找案例”成为共识。“依法调解,我们有底气,群众也更信服。加上有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兜底,遇到疑难问题我们还能向司法所工作人员或法律顾问求助。”大崔村网格员佟亚伟说。
截至8月11日,鹿邑县已开展第一轮专题培训24场次,覆盖村“两委”干部、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基层治理骨干3500余人;普法志愿者已向村民发放包含《民法典应知应会200条》《农村常用涉法案例选编》及法治收纳袋、法治围裙等“法治大礼包”6000余份,让法治真正成为守护和谐的“源头活水”。(记者 侯国防 通讯员 王龙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