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王社区地处鹿邑县城辅仁大道东侧、涡河湿地公园以南,下辖5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971人,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
自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暑假普遍超过60天。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既开心有意义、又让家长放心的假期?黄王社区党支部始终在思考妥善解决之道,并将其列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事项。
在一次社区座谈会上,社区居民李珂提出了创办暑期书画及传统文化公益班的设想,让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蒙蒙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吗!”李蒙蒙知道李珂还有另一个身份——周口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由李珂牵头创办公益班,既能保证品位又能确保质量,真正实现孩子开心、家长放心。此后,李珂成为黄王社区“精挑细选”的52名微网格员之一。
选优:突出政治标准
“我们着力打破治理主体单一化的瓶颈,让社区能人贤达、热心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李蒙蒙表示,要真正实现“社区事、大家议、共同管”。
社区将52名政治素质好、群众威望高的优秀党员代表、退休教师及德行优良的“会首”纳入微网格员队伍,形成覆盖社区、直达住户的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网络。
育强:提升实干能力
“大家成为微网格员后工作热情高涨,我们便在培育引导上下功夫,将之转化为治理效能。”李蒙蒙说,他们主要采取培训的方式,让大家共同做一些事,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面对面”培训。邀请县、镇相关专业人员,针对当前基层治理常见问题,从法律法规适用、工作方法运用和成功案例剖析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微网格员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
“手把手”帮带。经过社区党支部商议,决定从整治红白事宴席入手,由经常主持红白事“大总”的微网格员牵头,共同参与,在实践中培养敢做事、善做事、能成事本领。
以往,黄王社区的红白事宴席至少持续两天。以白事为例,灵堂搭建后,便开始设宴招待前来帮忙、吊唁的亲朋好友,虽非正席,但仍需备“硬菜”和白酒;出殡当日的宴席更为讲究,双鱼、双鸡、肘子等大菜轮番上阵,白酒成件、香烟不低于30元一盒,否则便觉“丢面”。通常七八人一桌,八道凉菜后动筷者已寥寥无几,宴席最终演变为“打包”比赛。
宴席从简的倡导伊始,群众不以为然。“大总”利用自身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带头践行节俭理念;微网格员紧随其后,主动劝导乡亲邻里简化仪式、降低标准、抵制攀比。在大家的示范引领和耐心工作下,社区红白事大操大办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屏对屏”交流也成为治理新方式。社区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并运用“‘邑’心解忧”民情直通平台,科学精准快捷处理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平安和谐。组建微信交流群,及时沟通情况,共同商议对策,迅速分工处置问题,积极回应居民所急所难所忧所盼。社区党支部创新实施积分管理制度,通过定期讲评和量化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微网格员和居民给予香皂、毛巾等生活用品奖励,并上榜社区“道德光荣榜”,有效激发了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用好:注重发挥优势
由“点”的优势,转化为“面”的受益。2023年,为解决暑期社区孩子无处照看问题,由微网格员李珂牵头创办的书法班,如今已升格为黄王社区“书法教研培训基地”。这里不仅是社区书法爱好者日常交流切磋的“文化驿站”,更是寒暑假期间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周口市书协鹿邑籍会员定期前来教授书法技艺,社区党员、退休教师和知识青年同步开设国学经典课程。这种创新模式,既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看护和防溺水安全监管问题,又让孩子们在翰墨书香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实现了“安全守护”与“文化育人”的有机统一。
由事后“扑火”,到事前“避险”。微网格员队伍常态化、精细化的安全巡查机制,成为守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在一次例行入户消防安全巡查中,微网格员李洛生带队行至某户时,发现大门敞开,多次呼叫无人应答。高度的责任感促使他们进入院内查看,推开餐厅门后,骇然发现屋内4人因紧闭门窗使用炭火“围炉煮茶”,已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意识模糊。情况万分危急。李洛生临危不乱,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并第一时间联系120急救中心,协助将4人紧急送医。因发现和救治及时,4人均转危为安。
面对城乡接合部社区治理的复杂挑战,黄王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网格赋能”的基层治理模式。从留守儿童的文化滋养,到移风易俗的破旧立新,再到安全巡查的生命守护,黄王社区生动实践了治理主体“多元化”向治理成效“高效能”的转化,为探索城乡接合部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黄王经验”。(记者 侯国防 通讯员 王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