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街道碧桂园社区,居民只需联系“管家”,热腾腾的餐食便会由物业人员免费送上门;步入社区公益课堂,便能体验书法墨韵或感受太极拳的舒展节奏……在便利与温情的背后,是碧桂园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打造“红色物业”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碧桂园社区以“红色物业”建设为抓手,在强化统筹、压实责任、协同推进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志愿服务队,推动物业人员与社区党员“双向培养”,形成“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共治格局,全面构建党组织引领下的“红色物业”治理模式,搭建起共建共治新平台。
晨风里的“读书会”
7月23日早晨7时许,碧桂园社区一角的常青藤长廊下传出悦耳的读书声。不少居民自发来到这里,通过读书开启新的一天。
“今天我们读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孟浩然》。邻居奶奶不仅带我们读诗,还给我们讲解诗意,真是太好了。”7岁的江近源小朋友说。
像这种以书为媒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成为居民精神生活的“加油站”,更在潜移默化中为社区注入文明新风。
据介绍,碧桂园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设置社区公益课堂,组织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书法、国画、太极拳等课程,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踊跃参加,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在家门口找到了乐趣,感受到了“红色物业”带来的便利与温情。
护“新”路上的“暖心屋”
接单在“线上”,脚步行万家。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正逐步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不久前,我市首个“骑手友好社区”落地碧桂园社区,这标志着全市在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尤其是骑手群体)权益保障体系方面开启了新篇章。
当日上午,记者在骑手友好爱心驿站里看到,一瓶瓶矿泉水整齐排列在冰柜里;爱心医药箱、打气筒、修理工具、雨衣等物品摆放在显眼位置,随时供骑手取用以解决突发状况。除此之外,新设立的“娘家人暖新角”里,还为女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准备了红糖、湿巾等女性用品,以备不时之需。“在这里,我们渴了有水喝、热了有空调,手机没电了还能免费充电,工作人员总是笑脸相迎。这些细节好暖心,不仅提供方便,更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外卖小哥赵波说。
“未来,我们将持续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升级服务内容与品质,引导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与志愿服务,实现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转变,共同缔造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美好社区。”该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明丽说。
社区食堂飘出“惠民香”
走进碧桂园社区食堂,窗明几净,一排排餐桌有序排列,后厨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制作新鲜美味的饭菜。土豆炖鸡块、豆腐皮炒青椒、炒花菜、红烧肉等各色菜肴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还不到饭点,食堂里已坐满了前来就餐的居民。“这里的饭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老人小孩都能接受。价格也很亲民,午餐每份仅需10元,晚餐8元,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居民李女士说。
据了解,为持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便利老年居民用餐,碧桂园社区充分发挥“红色物业”积极作用,社区内的老年人联系物业管家即可享受免费送餐上门服务。
“红色物业”叩响“幸福门”
要把打造群众满意的物业服务管理、满足居民美好生活环境需要作为目标,就需要加强党对物业服务管理行业的全面领导。在实际工作中,该社区成立由七名党员骨干组成的物业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例会雷打不动,聚焦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中的细节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每周三定为“全员清洁日”,管家、经理、保洁、绿化人员齐上阵,深入清理卫生死角,用汗水维护家园的洁净环境。此举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实事,真正把物业打造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
当党建的根系深扎于物业服务的沃土,当党员的身影活跃在居民所需的第一线,“红色物业”便能焕发出强劲生命力,真正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坚实桥梁。“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核心是以居民满意度为标尺,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示范区文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化运行机制,拓展服务内涵,尤其在智慧养老、社区文化营造等方面发力,把‘红色物业’打造成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坚实桥梁,让‘家门口的幸福’更加可感可及。”(记者 姬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