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阳光明媚。白云卷舒的蓝天下,青青麦苗生机勃勃,开始孕育新的希望。
行走在三川大地,从白墙红瓦的美丽村庄到河畅路通的广袤田野;从“三农”直播间的激情讲解到服装车间里的机声隆隆;从农村大集的热闹非凡到村头“两堂三中心”内的欢声笑语……目之所及,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在天地之间徐徐铺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对于千万周口人民而言,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是一项集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于一体的重大工程。如何找到一条科学的跨越路径,在乡村振兴中率先实现农业强市目标?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目标,紧盯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从实际出发,创新提出可操作性强的“123710”工作思路。
强化“一个保障”,以“产业兴旺星”为牵引,深化“五星”支部创建,把基层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突出“两个抓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持续开展“三个遍访”,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切实抓好“七个专项行动”,在深化、强化、细化上下功夫;做到“十个动态清零”,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两年来,全市各地全面落实“123710”工作部署,以“七个专项行动”为抓手,锚定“十五个具体目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全市产业发展载体得到新拓展,城乡环境有了新变化,农村医疗教育条件得到新改善,农业强市建设成效加速呈现。
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11月6日,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周口市雪荣面粉有限公司,各类运输车辆来往穿梭。这个企业具有日处理加工小麦1200吨的能力,但产品仍供不应求。这是我市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的一个缩影。
我市各地立足县域产业,按照“主导产业突出、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要求,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全市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批准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4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81个,国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乡镇全覆盖,形成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县级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这些产业园做活做好“土特产”文章,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 个、名特优新农产品44个、国家和省龙头企业88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34家。园区内由益海嘉里、金丹乳酸、雪荣面粉等企业组成的粮食加工产业集群蓬勃发展;逍遥胡辣汤、项城白芝麻、扶沟蔬菜、鹿邑化妆刷等“周字号”品牌享誉中外,形成用一粒粮做成大产业、用一棵菜名扬大中原、用一碗汤叫响全中国、凭一把刷走向全世界的“三农”发展新局面。
推进“七个专项行动” 率先建成农业强市
开展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培育农业经济“新动能”
线上订单,线下收货,方便快捷的生活见证着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我市各地持续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把握“互联网+”发展新趋势,以县园、乡站、村点为支撑,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着力解决好农村物流“痛点”和农村产业发展“堵点”问题,提升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的双向流通效率。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港三园七中心”格局,累计建成投用县级综合物流园9个、乡镇配送站161个、村级快递服务点4344个,实现乡镇快递公共配送站和村级快递公共服务点全覆盖。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计培育电商村713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2亿元,居全省第3位。通过电商产业发展带动了农特产品线上火爆销售,形成“物流为基础、电商为抓手、农产品上行”的良好局面。
开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带来群众就医“新体验”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推出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便民服务让群众就医体验明显提升。我市医改工作居全省前列,各地乘势而上,以“百县工程”县域医疗中心能力提升为契机,不断提升县级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提升临床规范服务能力。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周口市人民医院、太康县人民医院、郸城县人民医院、西华县人民医院、鹿邑县人民医院、沈丘县人民医院、扶沟县人民医院等9所医院建成三级综合医院,项城市中医院、郸城县中医院、西华县中医院建成三级中医院,沈丘县、项城市、郸城县、商水县、淮阳区、西华县、川汇区等7所县级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本标准达标率100%,推荐标准达标率40%,公有化行政村卫生室占比由2021年的9.7%提升到现在的95%以上,筑起农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大力开展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工作,全市200名基层医生接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96个家庭医生团队384名医护人员完成签约服务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开展城乡教育体系建设行动,激发乡村教育“新活力”
郸城一高是一所县级高中,办学成绩近年来一直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它的成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教育优先发展”理念。我市各地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通过“一地一策,一标一案”,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构建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2023年,全市共撤并50人以下教学点540个,新建、改扩建学校172所、幼儿园76所,逐步解决学校厕所脏乱差、餐厅厨房不规范、校园环境不达标等问题。全市“县管校聘”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共涉及中小学校3000多所,教师8万余人。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美育师生比例1∶220要求,计划在三年内逐步配足配齐体音美教师。坚持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培育特色,促进学习资源开放共享,不断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以高品质教育彰显“民生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开展城乡人居环境卫生体系建设行动,塑造和美乡村“新风貌”
让农村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这一目标在3年前看来非常遥远,但是经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改善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已经初步实现。目前,全市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任务已基本完成,2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5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环境示范村标准,8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整治达标村标准。全市规划布局9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部投入运行,达到69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确保全市垃圾全收集、有出口,结束周口长达几十年的垃圾填埋处理历史。全市168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264条纳入国家监管的黑臭水体全部治理完成。淮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七种模式”在全国推广,先后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河南省《美丽河南实践典型案例》。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斑斓画卷正在三川大地徐徐展开。
开展乡村农资农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构建为农服务“新载体”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我市积极探索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改革,以“三新一高”战略思想为根本遵循,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为主要目标,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构建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023年,全市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8个,规范提升农资经营网点407个,培育农资经营服务骨干企业16家,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325.12万亩次。紧紧围绕周口市基层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农机(应急)作业服务工作队42个,培育农机经营服务骨干主体10个,以抢收抢种、粮食烘干应急作业为起点,逐步完善农机维修、抗旱排涝等应急救援服务。引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挥好促转化、推技术、作示范等作用,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式,不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开展乡村商贸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打造乡村消费“新业态”
全市建成运营县城商贸中心10个、乡镇商贸中心161个、村级便民商店4382个,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我市实施工业品下乡行动,布局建设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的顶层设计。目前,全市初步形成“基本消费不出村、一般消费不出镇、大件综合消费不出县”的三级商业网点格局。鹿邑县、郸城县、商水县依托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打造增强型乡镇商贸中心24个、增强型村级便民商店1493个,3个示范县均达到增强型商业体系建设标准。全市探索形成沈丘县“两堂三中心”、淮阳区“幸福家园”建设模式,打造集便民服务、医疗保障、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民生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七个专项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表明,作为农业大市,周口有条件、有基础在农业强国、农业强省建设中担使命、走前列。今后,全市人民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这一主线,全面落实“123710”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七个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争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周口实践中蹚出一条由传统农业大市迈向现代农业强市的蝶变之路。(记者 王健 付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