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周口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周政〔2023〕16号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时间: 2023-04-03 11:47:1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周口临港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周口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3月16日        


周口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

 

为加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2021〕44号,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周口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打赢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趋势性好转,必须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接续奋斗、深入攻坚,为美丽周口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第一节  现实基础

“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系统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持续提升,生态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绿色转型加快推进。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期间,全市共取缔黑色企业1347家,整改提升灰色企业284家,做大做强绿色企业339家。取缔砖瓦窑厂125家、整改提升72家,改造燃煤设施1089个,取缔散煤销售点1597个。147家重点涉VOCs(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实施提标升级,完成工业炉窑专项治理290个、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项目836个。加快推进“双替代”供暖工作,完成“双替代”任务18.75万户。淘汰黄标车20411辆、老旧车39512辆。

污染减排力度明显增强。大力实施蓝天、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全面完成省政府减排目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比例分别为34.56%和19.54%,超额完成省政府减排22.6%和19.5%的目标要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比例分别为18.27%和16.47%,完成省政府减排18%和16%的要求。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7.5%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55.4%,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6.5%、30.4%,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全市7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要求,III类水质比例从无到有,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为38.5%,劣V类水质比例由28.57%降至7.7%。全市18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没有发生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件。全市6个国家地下水水质监控点水质持续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全市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共44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噪声污染源管控加强,建成区交通、工业及生活等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

生态保护持续加强。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至7.6%,森林蓄积量达到780万立方米,湿地面积2.48万公顷,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9.6平方千米,生态系统格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整体稳定。

环境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开展了燃煤污染专项治理、工业污染专项治理、建筑施工和交通运输扬尘污染专项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臭氧污染防治驻厂帮扶、餐饮油烟专项整治、重型柴油货车专项治理等大气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提升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开展了入河排污口、餐饮、网箱养殖、农作物施肥种植等排查整治。全市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21座,处理能力91.5万吨/天;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0座,处理规模7800吨/天;建设污泥集中处理设施5处,处理规模455吨/天。

环境风险防范不断加强。全面开展重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调查,积极推进环境风险防范。全市受污染耕地面积630亩,通过治理修复、种植结构调整等方式,全部得以安全利用。对全市57家涉水工业污染源、7家危废处置场、619个加油站、327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环境风险源进行排查,初步建立了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污染源清单。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及放射性物质全部实现安全处置。

农村农业环境治理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572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超额完成任务。完成172个“千吨万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共排查农村黑臭水体2413个。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均得以收集处理。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膜使用量8597.22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1.3%。

环境监控能力逐步加强。“十三五”期间,逐步完善大气、地表水、噪声、地下水等环境监控点布设,同时进行降尘、酸雨、河流底泥以及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全市共设置26个大气监控点,其中国控点4个、省控点22个。地表水考核断面62个,其中7个国控断面(“十四五”期间升至13个)。国家地下水监控点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率100%。

生态经济稳步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向好,一二三产比例由21.8:46.3:31.9,优化调整为17.2:41.1:41.7,三产超过二产,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产业跃进千亿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产业迈进五百亿级。安钢产能置换项目的落地建设,填补了我市没有大型重工业项目的空白。

第二节  面临挑战

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仍需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基础仍较薄弱,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全面到来,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生态环境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利用失衡问题突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根本形成。从能源消耗方面看,全市煤炭消费比重仍然较高,燃气普及率低,相当一部分县级城市未集中供气,城市集中供热尚未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仅为6.1%,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较为艰巨。从产业结构方面看,产业层次总体不高,传统产业比重大,行业资源能源用量较大。机动车保有量增速明显加快,公路货运占比达64%,公转铁、公转水及多式联运程度较低。从用地结构方面看,我市作为省内的农业大市,农作物收获和播种季节面源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难度较大。

污染治理任务仍很繁重。环境空气质量尚未根本好转,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氮氧化物、VOCs排放量大面广,治理技术有待提升,氨污染底数不清。我市承担着全省淮河流域8条河流的出境断面水质保障任务,水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与改善面临较大压力。土壤安全利用成效及生态监管有待加强,全市县级环境监测部门除项城市外均未配备土壤生态环境监测设备。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薄弱仍是突出短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重建轻管”,长效管理制度不健全,生活污水不能有效收集和处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尚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生态经济基础仍较薄弱。全市生态经济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偏低,仍存在创新驱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等突出问题。生态农林业、绿色低碳产业、绿色服务业等绿色产业刚刚起步,绿色竞争优势尚未形成。节能环保产业龙头骨干企业数量少,产业竞争力不强,政策激励引导机制不健全。

环境治理体系仍需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未充分有效发挥。生态环境治理更多依靠行政手段,相关责任主体内生动力尚未得到有效激发,市场化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仍滞后于环境管理工作需要。

第三节  战略机遇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合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坚实基础;二是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机遇;三是中原港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平台;四是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经济社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新动能。

“十四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工作面临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激励与约束并举,增容与减排并重,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有效防控环境风险,筑牢生态安全保障,发展生态经济,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高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周口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生态惠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幸福感。

坚持低碳引领、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增效。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结构优化、减污降碳、风险防范、城乡统筹、管理提升等。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安全为基、守牢底线。不断完善生态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着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积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大科技、政策、管理创新力度,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更加显著,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重污染天气持续减少,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周口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到2035年,现代化美丽周口基本建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经济优势彰显,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表1  周口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

指标

类型

序号

指标

2020年

(基准年)

2025年

指标

性质

环境质量改善

1

城市PM2.5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50

按省下达目标

约束性

2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71

按省下达目标

约束性

3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比例(%)

38.5

按省下达目标

约束性

4

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

7.7

基本消除

约束性

5

地下水国家考核区域点位V类水比例(%)

23.9

保持稳定

预期性

6

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

基本消除

预期性

7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39

预期性

生态

经济

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按省下达目标

约束性

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按省下达目标

约束性

10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按省下达目标

约束性

11

全市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按省下达目标

约束性

12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6.1

10

预期性

13

生态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持续提升

预期性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4

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0.8045]

约束性

15

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0.2752]

约束性

16

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2.3138]

约束性

17

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0.0758]

约束性

环境风险防控

18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95

约束性

19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有效保障

约束性

20

放射性辐射事故年发生率(起/每万枚)

<1.5

<1.3

预期性

21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

98

预期性

22

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

100

100

预期性

生态

保护

23

森林覆盖率(%)

7.6

按省下达目标

约束性

24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千米)

39.6

不减少

约束性

25

生态质量指数(EQI

稳中向好

预期性

注:1.“十四五”期间我市地表水国考断面调整为13个,基准值以13个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计。2.[ ]内为五年累计数。3.“十四五”时期“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考核基数发生变化,以最新计算标准为准。


第三章  加强源头管控,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坚持“双碳”(碳达峰、碳中和)引领和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格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一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周口市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启动编制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将碳达峰行动目标、任务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考核,确保按期完成碳达峰目标任务。推动钢铁、能源、电力等重点行业制定碳达峰目标。围绕印染、造纸、装备制造等行业,推广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工业流程再造、电气化改造等技术示范工程,加大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支持力度。

控制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探索“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落实钢铁行业煤炭减量替代,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煤电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提升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控制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开展高碳产品替代,加大对二氧化碳减排重大项目和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完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广绿色建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建筑,构建绿色低碳建筑体系。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标准化规模种植养殖和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控制农田、畜禽养殖等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组织电力企业(含自备电厂)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做好配额分配、数据报送与核查、线上交易与清缴履约等工作。组织钢铁、造纸等行业重点企业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开展排放核查,逐步参与碳交易市场。健全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管理能力。根据国家、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要求,组织开展我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积极推进低碳试点建设,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近零能耗建筑、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创建低碳发展示范区。

实施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防治统筹融合、协同增效。加强工业、农业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减排协同控制,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加强污水、垃圾等集中处置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

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持续分行业实施含氢氯氟烃淘汰和替代。实施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消费备案管理,继续推动三氟甲烷销毁和转化。

第二节  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格局

构建区域绿色发展布局。坚持绿色发展,强化区域合作,打造绿色发展格局。支持周口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状况,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沙颍河生态经济带、高铁经济带和周口农高区建设,加快建设新兴临港经济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

打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发展区三大空间格局。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开发。强化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安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城市化发展区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开发区、静脉产业园布局,建设韧性、绿色、低碳、海绵城市。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硬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建立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强“三线一单”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严格规划环评审查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开展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重大生态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加快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落实“一企一策”,加快城市建成区、人群密集区的重污染企业和主要河流沿线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关停退出。强化企业搬迁改造安全环保管理,加强腾退土地用途管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持续提高农副食品加工、印染、制革等行业园区集聚水平。推进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推动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

第三节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推进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以“两高”项目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实施减污降碳行动。加快落后低效和过剩产能淘汰,巩固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成效。加快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和绿色制造研发应用,在重点行业推广先进、适用的绿色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优化为导向的采购、生产、销售、回收和物流体系,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

提升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推进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快推进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清洁生产。

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严格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制度,将用能权市场扩大至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行业淘汰 2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机组,严格控制燃煤发电机组新增装机规模全市禁止新建企业自备燃煤锅炉,全面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到2025年,煤炭消费总量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预期目标。

实施终端用能清洁化替代。全面推行清洁能源替代,推动农业、工业、交通、建筑等各用能领域电气化、智能化发展。重点削减小型燃煤锅炉、民用散煤与农业用煤消费量,对以煤、重油等为燃料的锅炉和工业炉窑,加快使用工业余热、电厂热力、清洁能源等进行替代。加强天然气供应保障,推进输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周口—漯河、开封—周口等输气管道项目。持续推进散煤清洁化,巩固提升清洁取暖成果,持续推进农村电网保障能力建设。加强洁净型煤质量监管,依法严厉查处违规销售、使用散煤行为,确保全市散煤全部清零。加快推进全市种养业及农副产品加工行业重点企业燃煤设施清洁化能源替代。

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力度,煤炭、矿石、钢材、建材、焦化、粮食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水路方式为主,中短距离货物运输优先采用新能源货车运输或封闭式皮带廊道,城市货物运输优先采用新能源轻型物流车。完善沈丘县钢铁新城铁路专用线网络。加快周口港中心港区铁(公)水联运核心枢纽铁路专用线建设,实现水路运输与漯阜铁路运输无缝衔接,推动大宗货物疏散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运转移,实施铁路干线主要编组站设备设施改造扩能。到2025年,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火电、钢铁、焦化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探索建立铁路外部集中输送、新能源车辆内部配送的城市绿色配送体系,推动建材、农副产品、轻工医药、冷链产品等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统筹优化港口系统布局,完善水运航道,改善航道通航条件,完成周口内陆中心港提升改造,航道级别升级为Ⅲ级,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提高沈丘港区、淮阳港区、项城港区疏港公路通行能力,增强港口辐射深度。

统筹推进“车—油—路”一体化监管。全面实施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2025年底前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和燃气货车(含场内作业车辆)。加快充电桩布局,推进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使用,全市新增或更新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应急车辆除外),到2025年,新增或更新城市邮政快递、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9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老旧运输船舶,推进港口和机场污染防治,到2025年,主要港口船舶靠岸期间原则上全部使用岸电,机场桥电使用率达95%。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2025年底前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应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按时完成国省道路检路查点位标准化设置,强化高排放柴油车入市通行管理,加大电子警察、卡口系统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大宗物料运输企业门禁系统建设,推动I/M(汽车排放检测与维护)制度落地实施。强化“天地车人”平台数据应用,到2025年,主要车(机)型系族年度抽检率达到80%以上,全面消除未登记或冒黑烟工程机械。

第四章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第一节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强化空气质量目标引领。根据2035年远景目标,制定周口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明确空气质量达标路线图及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深化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统筹考虑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区域传输规律和季节性规律,加强秋冬季细颗粒物和夏季臭氧精准预报能力,及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控工作。严格落实空气质量目标责任制,持续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深化重点行业固定源整治。巩固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成效,推动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深化重点行业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针对铸造、焦化、建材等行业严格控制物料储存、输送及生产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推进火电行业污染物总量减排,通过参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协同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深化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废气提标治理。重点涉气排放企业原则上不得设置烟气旁路,因安全生产无法取消的,安装旁路在线监管系统。有效控制烟气脱硝和氨法脱硫过程中氨逃逸。加强生物质锅炉燃料品质及排放管控,淘汰污染物排放不符合要求的生物质锅炉。推进工业烟气中三氧化硫、汞、铅、砷、镉、二噁英、苯并芘等多种非常规污染物强效脱除技术应用。

加强VOCs全过程综合管控。严格VOCs产品准入和监控,推进重点行业VOCs污染物全过程综合整治。按照“可替尽替、应代尽代”的原则,全面推进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建立低 VOCs含量产品标志制度和源头替代力度,加大抽检力度。加强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等重点行业建立完善源头、过程和末端的VOCs全过程控制体系,实施VOCs排放总量控制。开展涉VOCs产业集群排查及分类治理,鼓励具备条件、有需求的工业园区推广涉VOCs“绿岛”,推动建设集中涂装、有机溶剂回收处理、活性炭集中处理等“共享工厂”。开展成品油、有机化学品等涉VOCs物质储罐排查,逐步取消制药、农药、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企业非必要的VOCs废气排放系统旁路。加强汽修行业综合治理,禁止露天喷涂,全面取缔露天和敞开式汽修喷涂作业。加大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力度,鼓励城市建成区大中型餐饮服务企业安装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加强建筑装饰装修行业VOCs治理,严格控制装饰材料市场准入。加强干洗行业VOCs治理,全面推广使用具有净化回收干洗溶剂功能的全封闭式干洗机。

优化污染天气应对体系。实施夏季错时错峰生产调控,调整涉VOCs行业企业生产时间和户外涉VOCs施工作业时间,实施加油站错时装卸油,倡导公众夜间加油。对治理水平先进、污染物排放量低的小微涉气企业视情况减少应急管控措施。对化工等行业采取调整生产负荷方式分阶段或时段实施错峰生产调控,对钢铁、焦化、砖瓦窑等生产工序不可中断或短时间难以完成停产的行业,结合生产特点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实施错峰生产调控。加强运输行业应急减排响应,强化重污染天气运输环节源头管控,督促指导钢铁、焦化、煤炭、建材、砂石骨料等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实施应急运输响应并制定应急运输管控方案。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更新工作和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提升行动,完善应急减排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渠道。

强化扬尘、恶臭等污染防治。加强施工扬尘管控,继续推进道路、水利等线性工程“散尘”治理,强化监督监管。推进低尘机械化湿式清扫作业,加大扬尘集聚路段冲洗保洁力度,渣土车实施硬覆盖与全封闭运输,加快裸露地面、物料堆场等综合整治。严控城市降尘量,实施网格化降尘量监测考核体系。加强“三夏”、“三秋”农机作业指导,充分利用无风天气,集中组织机械高效作业,大风天气尽量减少作业,有效抑制农机作业粉尘排放。强化夏收和秋收重点时段秸秆禁烧管控。积极开展重点企业和园区恶臭气体监测,探索建立大气氨规范化排放清单,摸清重点排放源。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畜禽养殖、塑料制品等行业恶臭污染防治。推进养殖业、种植业大气氨减排,加强源头防控,优化化肥、饲料结构。加强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大气氨排放总量控制,力争到2025年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气氨排放总量削减5%。

营造宁静和谐生活环境。强化声环境功能区管理,各县(市、区)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划定工作,建立声环境功能区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各类噪声污染防治责任主体,严格噪声污染监管执法。强化噪声污染防治的源头预防,将隔声降噪技术融合到绿色建筑设计领域。全面加强机动车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完善禁鸣区,大型车辆、工程车辆禁行区和禁行时段设置。严格夜间施工审批并向社会公开,强化夜间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在敏感时段施工。严厉查处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超标扰民行为。加强对文化娱乐、商业经营中社会生活噪声热点问题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倡导制定公共场所文明公约、社区噪声控制规约,鼓励创建宁静社区。加强声环境监测和应急管理。到2025年,我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

第二节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全力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巩固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与治理成果,以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持续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持续加强淮阳区、项城市、沈丘县南水北调调蓄湖周边安全环境排查及管理。加强农村水源水质监测。梯次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完成标志标识、宣传牌和隔离防护设施设置,构建全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张图”。结合引江济淮工程,积极开展水源置换,尽快实现郸城县、太康县和鹿邑县地表水源供水。

强化“三水”统筹管理。加强对流域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的预警管理,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加快水资源调度,保障河流生态流量。依托排污许可证信息,逐步建立“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链条管理的水污染物排放治理体系,持续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因地制宜加强总磷、总氮排放控制。至2025年,全市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统筹推进地表水与地下水协同防治,加强涉有毒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的工业企业、产业集聚区等地下水污染源对地表水的环境风险管控。

统筹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巩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长效机制。持续深入排查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制定黑臭水体治理清单,强力推进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有序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和长效管理,综合实施探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工程,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

持续深化水污染治理。加强排查入河排污口,建立入河排污口信息台账,实施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明确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全面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水管网排查整治,新建西华县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周口临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鹿邑县尾毛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持续开展涉水“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加强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皮革、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综合治理,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严格管控惠济河、黑茨河、泉河等河流氮磷超标河段沿河农业面源污染。深入开展交通运输业水污染防治,推动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设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完善船舶污染物“船—港—城”“收集—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衔接和协作。

健全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实施节水行动,优先保障生活用水,适度压减生产用水,增加生态用水。加强生态流量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依托引江济淮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方案,实现清水河、赵王河恢复“有水”。加强河流闸坝联合调度,保障沙颍河、涡河、惠济河、黑茨河等河流生态流量。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鼓励在重要排污口下游等流域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生态设施,水质进一步改善后,纳入区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体系。推进贾鲁河湿地公园、沙北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郸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和太康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加强企业尤其是印染企业内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创建一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园区。到2025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

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以沙颍河、淮阳龙湖等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推进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高区域水源涵养能力,构建水源地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岸线用途管制,对不符合保护要求的人类活动进行整治。建立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长效机制,在土著鱼类及水生植物现有调查基础上,科学划定河湖禁捕、限捕区域。加强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和修复。

加强跨界河流风险防控。积极防范突发性水环境风险,全面开展水环境风险调查评价,重点开展涡河、黑茨河、沙颍河、泉河等跨省界河流水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工作。加强区域内食品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皮毛制革、医药制造等涉及有毒有害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企业的排查力度。严格汛期水环境风险防范,全面排查闸前、沟渠、坑塘等水体,以及雨水管网积存的污水,防止汛期进入河流,科学、合理调控闸前蓄水量和下泄流量,避免出现污水聚集闸前或闸前超标污水集中下泄。健全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

第三节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风险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实施污染地块空间信息与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图”管理。把好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控涉重金属及不符合土壤环境管控要求的项目落地。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以鹿邑县、沈丘县、项城市、扶沟县等涉及重金属污染隐患区域为重点,分期分批建立土壤生态环境长期观测基地,识别和排查耕地污染成因,提出针对性的断源措施并优先实施。

强化重点监管单位监管。结合重点行业企业等用地调查成果,完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定期开展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土壤污染防治要求。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定期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积极开展污染隐患排查整改,鼓励实施绿色化提标改造。将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纳入大气、水污染物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安装大气、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联网使用。

持续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基本农田等空间管控边界。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农用地,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加强严格管控类耕地监管,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严格落实粮食收购和销售出库质量安全检查制度和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临田检测和超标粮食处置,强化对重点地区粮食收购和加工企业的监管,督促开展收购和加工粮食的重金属检测。动态调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完善耕地分类清单图表。

有序实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持续更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未依法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地块,不得开工建设与风险管控和修复无关的项目。加强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管理,确需开发利用的,依法依规实施管控修复,优先规划用于拓展生态空间。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污染地块为重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推广绿色修复理念,强化修复过程二次污染防控。探索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模式。

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以扭住“双源”为重点,优先保障地下水水源环境安全。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定工作。探索建立地下水重点污染源清单。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划定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并强化保护措施,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强化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推动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场、铅酸蓄电池拆除场、垃圾填埋场等重点行业企业落实防渗措施,实施防渗改造。加快推进完成加油站地埋单层油罐更新为双层罐或采取设置防渗池等措施,设置防渗漏监测设施。加快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和日常管理。健全分级分类的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水土环境风险协同防控机制,在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密切的典型地方探索开展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开展废弃井排查登记工作,开展封井回填等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

第四节  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与管理,各县(市、区)编制完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各县(市、区)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加快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采用“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等畜禽粪污治理模式,提升西华县小规模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建设。开展水产养殖企业(户)基础信息和环境现状调查,推广大水面生态养殖等健康养殖方式,严格控制在涡河、沙颍河、泉河、淮阳龙湖等河流湖库设置投饵网箱养殖。到2025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

推进种植污染管控。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健全投入品追溯系统。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全程绿色防控。到2025年,全市主要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统筹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回收处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常态化,持续在西华县、商水县、扶沟县等粮油、蔬菜产业重点县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抓好西华县、沈丘县等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示范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到2025年,全市基本实现农膜全部回收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整治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2025年,全市新增完成农村环境整治行政村600个。做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高效收集处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衔接,积极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畅通厕所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就地就近还田渠道。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乡接合部、旅游风景区等六类村庄为重点,因地制宜采用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的治理模式,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具备条件的城镇(园区)周边村庄,将生活污水就近纳入城镇(园区)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对常住人口多,集聚度高、无法纳入城镇管网的村庄,可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对污水产生量较少的村庄,可采取单户或联户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利用,到202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9%,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积极争创全国农村黑臭水体示范城市。

第五章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着力提升碳汇能力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推进各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监管,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

第一节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充分衔接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全域自然条件、发展基础、规划目标等因素,按照“以容量定总量”的原则,科学确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实施分区分类管控。

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构建以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具有周口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加强水土保持林和防护林建设。加强退化林修复,坚持用养结合,全面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全面保护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强化湿地用途管制和利用监管。结合水系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多渠道扩大湿地面积。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在重要湿地公园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开展水生植被恢复、水位调控、富营养化治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湿地保护恢复综合治理,逐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到2025年,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0%。

推进生态系统修复。持续实施水土流失土地综合治理。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实施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坡耕地、侵蚀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扶沟县、西华县、太康县、淮阳区和川汇区人工固沙造林工程。

推进城市生态建设。推进城市绿地“联网”工程,完善城市绿地布局,构建系统化、网格化、生态化、连通城乡的城市绿化体系。推进城市周边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环城防护林带和人工湿地建设,构建城市生态防护圈和城市通风廊道。实施城市河湖生态修复工程,系统开展城市河流、湿地、岸线等治理和修复,推进城市水网、蓝道和河岸线生态缓冲带建设,恢复河湖水系连通性和流动性。

第二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度。加快建设以生态保护红线为主体,各级湿地公园为支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鼓励开展全市特有性、指示性水生物种调查,评估掌握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珍稀濒危动植物分布、威胁因素与保护状况。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完善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体系,加强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管理。推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宣传,加大各级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力度。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制度建设,强化生物安全风险联防联控,健全生物安全领域风险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应急管理和技术咨询体系,营造生物安全防控良好氛围。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严格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加强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环境安全监管,加快建立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监测网络。

第三节  加强生态保护监管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推动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基础调查和人类活动监测,及时发现、移交、查处各类生态破坏问题并监督保护修复情况。加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功能、性质和管理实施情况的监控,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到2025年,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现有面积。

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深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强化对各类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和重点区域自然保护地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自然保护地内采砂、工矿企业及旅游设施等人类活动的监管。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台账,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整改销号制度,督促重点问题依法查处到位、彻底整改到位,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问题。

强化生态保护执法监管。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与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协同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破坏行为。通过非现场监管、大数据监管、无人机监管等应用技术,强化对修路、筑坝、建设和采砂等破坏湿地、林地、草地行为的监督。

第四节  巩固提升固碳增汇能力

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严控生态空间占用,稳定现有森林、草地、湿地、耕地等碳库固碳作用。推进人工商品林集约经营、人工公益林近自然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提高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强森林固碳能力。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通过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等方式不断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推广耕地保护性耕作,增强耕地碳汇能力。

实施森林碳增汇行动。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培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树种和品种。实施乔灌碳汇造林、乔木森林经营等项目,积极开展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与建设,逐步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与分布格局,实现森林蓄积量、森林碳密度、总碳贮量全面增长。

第六章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大力发展生态农林业、生态服务业,着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积极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第一节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建立生态产品清单。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鼓励各县(市、区)依托不同的自然禀赋,采取人放天养、自繁自养等种养模式,提高生态产品价值。科学运用先进技术实施精深加工,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存,在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前提下,打造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加快培育生态产品市场经营开发主体,鼓励盘活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推进相关资源权益集中流转经营,通过统筹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创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践基地。鼓励各县(市、区)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围绕生态旅游、高效特色农业、休闲康养、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等多样化模式和路径,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成推广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积极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完善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激励机制。强化示范建设的载体平台作用,推动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监管目标任务。

第二节  大力发展生态农林业

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加快淮阳黄花菜、项城白芝麻、鹿邑芹菜、扶沟辣椒和郸城红薯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转变,发展节水农业,加快推广种养结合、农牧一体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畜、粮、菜、果协同发展。发展以净水、生态、休闲为主的水库绿色渔业。

深入推进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强化农产品认证和监管,规范标志使用,加强相关风险监测和证后监管。打造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强特色林业经济发展。加强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苗木基地建设。推进优质林果产业化经营,发挥区域优势,建设生产基地。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地发展林药、林菜、林草、林花、林菌、林茶等林下种植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促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加强特色花卉品种推广及基地建设。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和乡土特色产业。推介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等旅游精品景点路线。

第三节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壮大绿色环保新兴产业。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产业。不断探索“互联网+”创新绿色产业模式,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周口国家农高区、国家级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太康产业集聚区、郸城产业集聚区和周口临港开发区等建设节能环保产业专业园区,形成一批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大绿色环保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精专特优中小企业。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废旧产品再利用为主的再制造产业,实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旧手机、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引导高值废弃物利用企业在静脉产业园、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内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推动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和农林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推动包装材料减量化、无害化和循环化。

第四节  加速生态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施绿色生态旅游推进行动,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推行绿色旅游产品、绿色旅游企业认证,加强景区污水处理、垃圾管理,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到2025年,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打造绿色物流,支持物流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鼓励发展智慧仓储、智慧运输,推动建立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制度。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做好数据中心、网络机房绿色建设和改造,建立绿色运营维护体系。实施会展业绿色发展行动,开展绿色会展第三方认证,推广装配式展台、绿色材料供应、利用再生材料,实现会展活动绿色化。

第五节  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快提升西华县经开区、周口临港开发区等区域污水处理厂建设或扩建工程实施,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全面完成建制乡(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适时进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系统改造,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新建城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要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做到雨污分流。加强沿街商铺污水收集。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施建设,鼓励开展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具备条件的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应建设尾水人工湿地。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在2020年基础上提高5%以上。以太康县污泥焚烧处置为试点,积极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依法查处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中心城区和项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95%。

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川汇区、淮阳区等有条件地区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梯次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到2025年,全市城市、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7%、9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加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鼓励开展分区计量管理,控制管网漏损,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到10%以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保护,完善供水系统检测,建立风险评估与管控体系,确保水质安全。

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完善分类收集设施和转运设施,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加快发展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到2023年,全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积极推进城市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到2023年,全市全面建成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设施。到2025年,全市基本实现厨余垃圾单独处置为主、“预处理+焚烧”处置为辅的处理模式,全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全覆盖。

加快燃气供热设施建设。创新供暖体制和方式,对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区域,鼓励沈丘、西华等县结合能源状况,采用工业余热、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供暖。持续推进燃气管网向乡镇和农村拓展延伸,到2025年,城市、县城管道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85%,清洁取暖率提高至80%以上。

第七章  强化风险防控,筑牢环境安全底线

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强化核与辐射、重金属、危险废物及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环境风险防控,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健全环境应急体系,保障生态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

加强环境风险预警防控。加强涉危涉重企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区域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巩固分类分级风险管控。协同推进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风险防控与生态恢复。

强化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持续开展环境风险企业排查,实施环境风险源登记与动态管理。开展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电子化备案,涉危涉重企业全覆盖,持续完善环境风险重点监管企业管理信息台账,提高管控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完成县级及以上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完善平战结合、部门联动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提升应急监测支援效能。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加快推进储备库建设。加强部门应急联动,形成突发水环境应急处理处置合力。

提升基层生态环境应急能力。推动应急队伍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分类分级开展环境应急人员轮训,提升基层应急能力,规范应急准备与响应。加强应急监测装备配置,定期开展应急监测演练,增强实战能力。完善环境应急专家管理体系。健全防范化解突发生态环境事件风险和应急准备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强化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活动。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逐步建立覆盖污染源、环境质量、人群暴露和健康效应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推动开展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识别与排查,建立生态环境健康风险源企业基础数据库。逐步将环境健康风险纳入生态环境管理范围,探索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后评估机制和公众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加强生物安全、室内环境健康等领域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

第二节  深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加强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严格涉重金属企业环境准入管理。项城市等重金属重点区域内,新(改、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实施“减量替代”,替代比例不低于1.5:1。以结构调整、升级改造和深度治理为主要手段,推动实施一批重金属减排工程,持续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皮革及毛皮鞣制加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应以铬鞣制剂替代和封闭循环利用为重点,改造现有治污设施、提标升级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环境风险。排污单位完成减排工程后,及时变更排污许可证。

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聚焦铅、汞、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推进重金属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深入推进重点河流湖库、饮用水水源地、农田等环境敏感区域周边涉重金属企业污染综合治理。健全全市重金属环境监测体系,完善重金属污染数据库,全面深入掌握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区域特征、行业特征。化工、制革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等企业在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污染治理设施时,要先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如发现建筑物中含有毒有害废物,要向当地环保、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报告,并由具备相应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第三节  提升固体废物环境管理

提升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与利用能力。全面开展小量产废单位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工作,推进区域性危险废物收集网点和贮存设施建设。鼓励化工、焦化等大型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的开发区、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利用处置设施。加快兼有预处理、焚烧处置、安全填埋等功能的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到2025年,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布局及处置能力与需求相适应。

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完善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和水平,强化全过程环境监管。持续开展全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排查环境风险隐患。建立部门联动、区域协作的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机制,提升环境应急响应能力。

补齐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短板。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交接等过程管理,完善医疗废物暂存设施。各县(市)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将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范围,实现县级以上医疗废物全收集、全处理,并逐步延伸到建制乡镇和农村地区。加快超负荷、高负荷运行的市级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扩能提质改造,推动人口密集的县(市)建设县级医疗废物处置设施。

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统筹新建、在建和现有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工业炉窑、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资源,加强全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医疗废物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清单,完善处置物资储备体系,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

深入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质建设静脉产业园,促进城镇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分拣和循环利用体系,推行废旧家电、消费电子等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引导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企业“退城入园”集聚发展。规范建筑垃圾堆存、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建设和运营。

加强白色污染治理。积极推广替代产品,增加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绿色产品供给。加强白色污染全链条防治,有序限制、禁止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持续减少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等使用。开展物流包装标准化、减量化行动。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超薄型塑料购物袋、厚度低于0.01毫米聚乙烯农用地膜和纳入淘汰类产品目录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和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等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河湖水域岸线等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

第四节  强化新污染物风险管控

开展新污染筛查。对接国家、省新污染物清单,鼓励在南水北调调蓄湖等区域开展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全氟化合物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调查,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加强新污染物排放控制。强化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环境和健康危害性的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全面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淘汰和限制措施,强化绿色替代品和替代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涂料、纺织印染、医药等行业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

加快淘汰、限制、减少国际环境公约管理管控化学品。淘汰六溴环十二烷、十溴二苯醚、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酸,基本淘汰短链氯化石蜡、全氟辛酸等一批持久性有机污物。全面禁止含汞体温计、含汞血压计的生产,电石法聚氧乙烯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用汞量不高于49.14克,且持续稳中有降。鼓励和支持研发应用无汞催化剂和工艺、限制或禁止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品和技术。严厉打击持久性有机物非法生产和使用、添汞产品非法生产等违法行为。

第五节  提高核与辐射安全水平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持续优化监管机制,完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分级分类安全监管制度,加强辐射类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推进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性同位素审批备案事项线上办理。积极稳妥推进放射性废物、伴生放射性废物处置,加强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加强重点辐射污染源、电磁辐射设施监督性监测。强化风险预警监测和应急响应,不断提升核与辐射安全保障能力。

提高辐射事故应急能力。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应急演习机制,提升辐射事故应急能力。完善涉核社会风险预警和舆情管控机制。

第八章  提升治理能力,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第一节  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

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环境治理负总体责任,贯彻执行上级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承担具体责任,统筹做好监管执法、市场规范、资金安排、宣传教育等工作。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生态环保责任。加强各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落实相关部门责任。科学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推进落实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及其他相关规定,推动各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大生态环保格局。

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将环境质量、碳排放强度、能耗强度、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森林覆盖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等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区),科学建立评估考核体系。完善公开约谈机制,统筹推进目标落实。

第二节  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监管执法体系和自行监测监管机制。开展排污许可专项执法检查,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加快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融合,推动总量控制、生态环境统计、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执法等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衔接。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管理,持续做好排污许可证换证或登记延续动态更新。

持续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推进依托排污许可证实施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监管和考核。全市积极落实污染减排工程,突出做好钢铁、焦化等重点耗能行业减排工程,着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统筹考虑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应。健全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将各级政府和公职人员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依法依规逐步公开。将环境违法企业违法信息记入信用记录,依法依规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公开。落实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全面实施环保信用评价。

强化环境保护司法联动。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推动在市级人民法院和具备条件的中级与基层人民检察院、法院设立专门的环境检察和审判组织,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办、起诉和审判力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案例线索筛查、重大案件追踪办理和修复效果评估。

第三节  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将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机构列入政府执法序列,统一保障执法用车和装备,探索县级“局队站合一”运行方式,全面完成综合执法队伍组建。加快补齐应对气候变化、农业农村、生态监管等领域执法能力短板。将执法监测费用纳入执法经费予以保障。利用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手段,依托物联网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探索将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注重“柔性”执法,制定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将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事项纳入地方综合行政执法指挥调度平台统一管理,加强部门联动和协调配合。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持续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格局,建立健全基于现代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构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推进VOCs自动监测站点建设。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实施调查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开展噪声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全面实现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补齐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水生态环境、温室气体排放、噪声等监测短板。提升已有地表水断面自动监测能力,推进“十四五”新增6个国控断面、太康县芝麻洼乡公路桥省控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积极落实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要求,加强监测数据共享。完善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地下水污染源“双源”地下水环境监控网。构建完善生态监测网络。细化落实监测事权与支出责任,推进县(市、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加强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开展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专项行动。

提升生态环境监控能力。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丰富排污监管手段,推进在线监控、用电监管、视频监控融合互补,强化关键工况参数和用水用电等控制参数自动监测。提升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水平,推动VOCs、总磷、总氮、重金属等重点排污单位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建立完善市级生态环境监控机构,将监控费用纳入市级经费预算予以保障。加强生态环境监控投入,大力推进智能视频监控、遥感监控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控能力。加强移动源监管能力建设。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监督执法,严肃查处在线监控设施违法行为。

提升生态环境信息化水平。建立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机制,推进资源共享库建设。完善固定污染源统一数据库建设,加强与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合对接,推动电子证照、一网通办改革进程,全面推广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生态环境政务服务模式。

第四节  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

落实企业生态环境责任。推进企业生产服务绿色化,增强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理念,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强化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排污企业要依法主动公开环境治理信息,鼓励设立企业开放日、建设教育体验场所等。

培育规范环境治理市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破地区、行业壁垒,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与服务投资、建设、运行。加强环境治理行业监管,加快形成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支持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环保管家、区域一体化服务模式、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等创新发展。

推进环境权益交易。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深入推进排污权、用水权交易,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绿色产品认证、能效标识管理等工作。强化碳排放交易与其他环境权益类市场的统筹协调。

完善价格收费机制。严格落实“谁污染、谁付费”政策导向, 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机制。完善并落实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和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机制。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农村地区探索建立农户付费制度。完善“两高”行业差别电价、阶梯电价、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落实清洁取暖政策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政策。

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定的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重点加强对绿色发展、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领域的支持。完善生态环境领域项目储备机制,推进重点项目实施。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建立完善环境保护税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税收优惠政策。

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发展绿色租赁、绿色信贷、绿色股权融资、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科创贷、节能环保设备国内买方信贷产品、碳资产质押等金融产品,构建多维度、全覆盖的综合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支持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绿色金融产品,支持机构和资本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金融机构的环境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开展绿色金融业绩评价。

第五节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各县(市、区)政府积极组织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活动,系统推进、广泛参与、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到2025年,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鼓励宾馆、饭店、景区推出绿色旅游、绿色消费措施。在机关、学校、商场、医院、酒店等公共场所全面推广使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全面推进绿色生活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出行,深化新能源公交建设。推进新建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采用节能照明、节水器具。强化社区垃圾分类,积极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党政机关推行绿色办公,加大绿色采购力度,到2025年,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比例达到30%。

推进生态环保全民行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加强对环保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引导具备资格的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

构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体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宣传,使生态文明理念“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鼓励支持中小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和科普活动,幼儿园开设生态环境启蒙课程培育。将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等相关内容纳入各类职业教育、干部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和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建设等体系中。在社区、村镇积极举办生态保护教育宣传活动。结合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和重要节点,用好新媒体平台及社区、学校等各方面社会资源,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线上线下宣传。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挖掘一批先进人物和集体的优秀事迹,做好典型报道。

强化公众监督与参与。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进信访投诉工作机制改革,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利用信、访、网、电、微等渠道,充分发挥信访信息“金矿”作用,畅通环保监督渠道。鼓励新闻媒体设立“曝光台”或专栏,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和跟踪。健全环境决策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

第九章  实施重大工程

实施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经济发展、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等10类重大工程。坚持市、县协同联动,建立重点工程项目库。完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分期分段推进,科学动态调整。

 

专栏1  重大工程

一、结构调整重大工程

1.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实施项城市静脉产业园建设项目,新建静脉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政污泥处理、园区道路等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

2.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6个,分别为太康县产业集聚区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太康县医院天然气三联供项目,以及西华县泛能站建设项目、西华县燃气三联供系统建设项目,以及商丘—周口—许昌—平顶山天然气输送管道、濮阳—开封—周口—驻马店—信阳天然气输送管道。

3.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开展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17个,包括9个风电项目、3个地热能项目、2个光伏发电项目、3个生物质热电联产或制天然气项目。

二、应对气候变化重大工程

低碳试点工程。开展低碳园区、社区、碳普惠、近零排放等低碳试点工作。

三、蓝天保卫战重大工程

1.NOx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项城市智慧环保系统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骨料燃烧器燃料、再生料燃烧器燃料、导热油锅炉燃料全部采用天然气,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

2.VOCs综合治理工程。推进VOCs综合治理,建设适宜高效VOCs治理设施。拟实施VOCs综合治理工程12个,其中五大环节无组织排放控制工程4个,末端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工程8个;包含周口临港开发区2个,项城市8个,商水县和西华县各1个。

3.扬尘污染整治工程。周口市区拟进行降尘车采购,进一步加强城市区扬尘污染治理。

四、碧水保卫战重大工程

1.工业污染防治工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标排放,推进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拟建设周口临港开发区污水厂、鹿邑县尾毛产业园污水处理厂、西华县经开区污水厂,污水处理能力新增9.3万吨/日。

2.水生态修复工程。拟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6个,其中西华县、商水县、郸城县1个,淮阳区3个。分别为西华县贾鲁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环境修复、商水县护城河综合治理工程、郸城县洺河综合整治工程、淮阳县古蔡河(北二环—东二环)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淮阳县北关沟(北关沟—古蔡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淮阳县白楼沟(北二环—淮郑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3.生态流量保障工程。实施生态流量保障工程8个,主要为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中水回用、引江济淮等,其中川汇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周口临港开发区、西华县各1个,郸城县、太康县各2个。

4.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五、净土保卫战重大工程

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以土地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块为重点,实施重点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

2.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推进受污染农用地开展农田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

3.地下水污染调查和防治工程。推动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重点污染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摸清我市地下水环境状况,完成“双源”调查。

六、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重大工程

开展农业面源综合治理试点,拟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11个,主要为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其中川汇区、项城市、扶沟县、太康县、沈丘县各1个,西华县、鹿邑县、商水县各2个;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1个,为周口周海农作物秸秆收储及生物质锅炉直燃供汽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2×45吨/小时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配套设施,建成集农作物秸秆收购、压块和使用为一体的清洁综合利用项目。

七、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

新增固沙造林3984.12公顷。新增贾鲁河湿地公园1座,湿地公园可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实行分区管理。

八、生态经济发展重大工程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全部建制镇,新增和改造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拟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16个,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10个、雨污水管网工程6个。完善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拟实施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9个,包括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生后垃圾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其中包括:川汇区1个,项城市4个,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太康县各1个。

九、环境风险防控重大工程

1.危险废物风险防范工程。新建危废处理项目3个,其中西华县1个,主要处置废机油等危险废物。项城市建设1个日处理200吨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增大危废处置能力。郸城县建设1个环保综合处置中心项目,总处理量10万吨/年。

2.医疗废物风险防范工程。新建2个,分别是在商水、项城分别新建1个医疗废物处置项目,新增医疗废物处置能力10吨/天。

3.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新建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12个,包含废旧金属、炉渣、菌渣、尾矿废渣、废塑料、废活性炭及废包装桶等处置,其中:项城市5个,川汇区3个,西华县2个,商水县、太康县各1个。

4.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工程。新建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工程项目4个,分别为周口市汇鑫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年拆解1万辆报废汽车项目、河南鹏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6万吨废旧电路板综合利用项目、河南斯普瑞环保科技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和大型环保设备制造项目、河南润辰报废汽车回收有限公司报废汽车拆解项目。

十、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重大工程

1.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3个项目,分别为周口市污染源走航设备项目,周口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项目,周口市大宗物料运输企业视频门禁建设项目。

2.生态环境智慧感知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实施4个项目,分别为周口市“十四五”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能力建设项目,周口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自动监测系统(省级站)建设项目,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项目,周口市大气臭氧监测与预警预报一体化服务系统建设项目。

3.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6个项目,分别为周口市重型柴油货车排放OBD远程在线监控系统项目,周口市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测空天地一体化平台项目,天地人车一体化项目,污染源分析研判中心指挥体系设备建设项目,尾气遥感监测点位优化项目,环境执法监测监控能力建设。

4.生态环境科研支撑工程。实施周口市典型区域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项目。

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明确责任分工

各级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按照权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原则,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全面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制定实施方案,强化部门协作和指导,推动目标任务落实。

第二节  加强资金支持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和各类财政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土地、规划、金融、价格多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支持力度。

第三节  强化指标管理

将环境质量、碳排放强度、能耗强度、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森林覆盖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等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科学建立评估考核体系。完善排名通报、公开约谈等机制,统筹推进目标落实。

第四节  注重信息公开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定期公布环境质量、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等规划实施情况,确保信息及时公开。动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构建自上而下的社会公众生态文明宣传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周口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基本情况表


附  件

 

周口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基本情况表


序号

项目地

项目大类代码

项目大类

项目子类代码

项目子类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总投资(万元)

建设起止

年限

牵头责任单位

1

项城市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1

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项城市静脉产业园建设项目

规划面积1725亩,新建静脉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政污泥处理、园区道路等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

133400

2020.07-2022.11

项城市政府

2

市本级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4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商丘-周口-许昌-平顶山天然气输送管道

设压力为6.3兆帕、管径为710毫米的高压管道320千米

224000

2020.01-2023.12

市发展改革

3

市本级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4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阳-开封-周口-驻马店-信阳天然气输送管道

设压力为6.3兆帕、管径为710毫米的高压管道375千米

262500

2022.01-2025.12

市发展改革委

4

太康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4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太康县产业集聚区分布式能源站项目

建设15兆瓦天然气三联供机组、配套建设热力管道

15000

2022.03-2023.02

太康县政府

5

太康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4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太康县医院天然气三联供项目

建设10兆瓦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配套建设热力管道,为医院提供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全年蒸汽、生活热水及部分电力

10000

2021.05-2023.05

太康县政府

6

西华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4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西华县泛能站建设项目

5670千瓦燃气轮机配套余热利用设施及2台4吨/小时燃气锅炉,共计26吨/小时燃气锅炉,为商业综合体供能及居民采暖供能

11617

2021.03-2023.10

西华县政府

7

西华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4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西华县燃气三联供系统建设项目

发电能力63.2兆瓦,供热能力40.2兆瓦,供冷能力103.7兆瓦,供蒸汽能力103.9吨/小时;建设蒸汽管网23.1千米,热水管网29.3千米等基础设施及CNG加气站

93831

2024.03-2025.12

西华县政府

8

扶沟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中广核扶沟300兆瓦集中式风电项目

建设300兆瓦风电站

32000

2022.10-2024.12

扶沟县政府

9

扶沟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大唐扶沟200兆瓦风储一体化建设项目

200兆瓦风储一体电站

21000

2022.06-2024.09

扶沟县政府

10

扶沟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扶沟生物质燃气项目

建设年2千万立方的生物质提纯天然气项目

15000

2022.12-2024.10

扶沟县政府

11

沈丘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中广核沈丘风电场

规划建设5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

400000

2021.01-2021.12

沈丘县政府

12

沈丘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沈丘地热能集中供暖项目

建设热源井、回灌井、供热一级管网、供热站房设备、地热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供热站房远程控制系统等,实现地热能清洁供暖面积120万平方米

54000

2021.01-2021.10

沈丘县政府

13

太康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大唐太康300兆瓦风电项目

建设总规模300兆瓦,第一期建设规模200兆瓦,第二期建设规模100兆瓦

217500

2020.12- 2022.12

太康县政府

14

太康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豫天新能源太康200兆瓦平价风电项目

建设规模200兆瓦风电项目,并新建一座升压站和配套建设储能设备

160000

2022.01-2022.12

太康县政府

15

太康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国家电投太康县惠风新能源100兆瓦风电项目

100兆瓦风电以及10兆瓦时储能配置

80000

2021.12-2023.12

太康县政府

16

项城市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龙源项城二期风电项目

建设50兆瓦风电项目和一期公用一所升压站,并配套储能设施

50000

2022.01-2023.10

项城市政府

17

项城市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龙源项城三期风电项目

建设100兆瓦风电项目并新建一所升压站,并配套储能设施

100000

2023.10-2024.12

项城市政府

18

项城市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电投项城产业集聚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规划容量5万千瓦,计划安装单体容量330瓦单晶硅电池组件,采用组串式逆变器,运行方式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25000

2021.10-2025.06

项城市政府

19

西华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西华县200兆瓦风力储能发电项目

建设220千伏的升压变电站、储能电站等基础设施及风力发电机组安装

200000

2021.10-2022.12

西华县政府

20

西华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西华县地热集中供暖建设项目

建设热源、一级管网、供热站房设备、地热资源动态检测系统、自控系统等,供热能力实现城区400万平方米建筑供暖

18000

2020.07-2021.11

西华县政府

21

西华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西华县浅层地热能利用设施建设项目

装机容量13.2兆瓦+3.7兆瓦

6094

2023.03-2023.10

西华县政府

22

西华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西华县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项目

总装机容量14.6兆瓦,建设太阳能光伏路灯3248个及其他配套设施

16974

2023.03-2023.10

西华县政府

23

西华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西华县生物质利用设施建设项目

年计划处理有机废弃物20736吨,可制天然气量124.58万立方

2272

2023.03-2023.10

西华县政府

24

商水县

01

绿色发展工程

0105

非化石能源开发工程

商水县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

装机规模为3万千瓦生物质秸秆热电联产项目,预计年消耗农林生物质量30万吨

36000

2021.01-2023.12

商水县政府

25

项城市

03

蓝天工程

0301

NOx综合治理工程

项城市智慧环保系统应用示范工程项目*

本示范工程建设内容:废气治理工程。主要治理工艺及设施:沥青储罐呼吸废气处理措施采用冷凝器+同尘除尘裹附装置;沥青搅拌罐搅拌废气和卸料口废气处理设施采用同尘除尘裹附装置。再生料加热废气处理设施采用重力沉降+焚烧+脉冲袋式除尘器。骨料加热废气处理设施由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再生料粉碎粉尘新增集气罩和袋式除尘器处理设备。骨料燃烧器燃料、再生料燃烧器燃料、导热油锅炉燃料全部采用天然气。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

1024

2021.01-2021.12

项城市政府

26

周口临港开发区

03

蓝天工程

0302

VOCs综合治理工程

周口市华隆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项目*

对印刷车间废气收集处理,风量为8万立方米/小时,安装一套沸石转轮浓缩系统,一套RTO系统,配套安装1套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设备

380

2021.01-2021.12

周口

临港

开发区

管委会

27

周口临港开发区

03

蓝天工程

0302

VOCs综合治理工程

周口市新华正塑编包装有限公司印刷车间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项目*

对印刷车间废气收集处理,风量为8万立方米/小时,安装一套沸石转轮浓缩系统,一套RTO系统,配套安装1套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设备

405

2021.01-2021.12

周口

临港

开发区

管委会

28

项城市

03

蓝天工程

0302

VOCs综合治理工程

项城华丰国际皮革城转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

通过对三个转鼓车间废气进行收集和治理,采用碱液吸收+蓄热燃烧进行治理

757

2021.01-2021.12

项城市政府

29

项城市

03

蓝天工程

0302

VOCs综合治理工程

项城市富华皮革制品有限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

对喷涂、辊涂、淋漆车间废气收集进行优化,对末端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喷涂车间涂饰工序安装2套10.8万立方米/小时的3级干式过滤+固定床分子筛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设施;辊涂涂饰工序安装1套1.2万立方米/小时的1级干式过滤+固定床分子筛吸附+催化氧化处理设施;辊涂烘干工序采用1套0.3万立方米/小时的1级过滤+催化燃烧处理设施;淋涂车间采用1套3万立方米/小时的1级干式过滤+催化氧化的废气处理设施;配套安装4套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设备,一套门禁系统用于企业清洁运输车辆的管控

1175

2021.01-2021.12

项城市政府

30

项城市

03

蓝天工程

0302

VOCs综合治理工程

项城市峰华制革有限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

对喷涂、辊涂、淋漆车间废气收集进行优化,对末端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喷涂车间废气采用2套3级干式过滤+固定床分子筛吸附+催化燃烧法进行治理,辊涂涂饰工序采用1套吸附净化+催化燃烧法进行治理;辊涂烘干工序采用1套催化燃烧处理;淋涂房采用1套吸附净化+催化燃烧法进行治理;转鼓车间废气采用1套碱液吸收+RTO进行治理;配套安装5套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设备

1065

2021.01-2021.12

项城市政府

31

项城市

03

蓝天工程

0302

VOCs综合治理工程

河南彩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及锅炉低氮燃烧改造项目*

建设挥发性有机废气设施2套:防水卷材采用一套洗油吸附+蓄热焚烧的废气治理系统,防水涂料采用一套真空脱泡废气和放料废气采用3级干式过滤+活性炭吸附+催化氧化法废气治理系统;配套建设2套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设备;导热油锅进行低氮燃烧改造,建设1套一体式低氮燃烧器+烟气再循环系统;配套安装2套门禁系统

760

2021.01-2021.12

项城市政府

32

项城市

03

蓝天工程

0302

VOCs综合治理工程

城市官会皮革厂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

对喷涂、辊涂、淋漆车间废气收集进行优化,对末端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喷涂车间涂饰工序安装2套3.6万立方米/小时的2级干式过滤+固定床分子筛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设施,喷涂车间烘干工序安装2套0.4万立方米/小时的1级过滤+催化燃烧治理设施;辊涂涂饰工序安装1套1.2万立方米/小时的1级干式过滤+固定床分子筛吸附+催化氧化处理设施;辊涂烘干工序采用1套0.3万立方米/小时的1级过滤+催化燃烧处理设施;淋涂车间采用1套3万立方米/小时的1级干式过滤+催化氧化的废气处理设施;配套安装4套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设备

930

2021.01-2021.12

项城市政府

33

项城市

03

蓝天工程

0302

VOCs综合治理工程

项城华丰国际皮革城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及锅炉低氮燃烧改造项目*

对设备废气收集进行优化合并,并对末端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喷涂车间建设1套9万立方米/小时风量的2级干式过滤+固定床分子筛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设施,辊涂车间建设1套0.6万立方米/小时风量的1级干式过滤+固定床分子筛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设施,淋漆房涂饰工序建设1套1万立方米/小时风量的1级干式过滤+固定床分子筛吸附+催化燃烧处理设施,辊涂、淋漆房烘干工序建设两套0.6万立方米/小时风量的1级干式过滤+催化燃烧的处理设施;配套建设3套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设备。6吨天然气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改造,建设1套一体式低氮燃烧器

750

2021.01-2021.12

项城市政府

34

项城市

03

蓝天工程

0302

VOCs综合治理工程

河南博奥皮业有限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

对喷涂、辊涂、淋漆车间废气收集进行优化,对末端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安装2套16万风量的喷淋+除湿+3级干式过滤+5个2.5立方米的固定床分子筛吸附+催化氧化净化处理设施,1套6万风量的2级干式过滤+4个2立方米固定床分子筛吸附+催化氧化法净化处理设施,配套安装3套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设备。完成后,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河南省工业涂装工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中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苯﹤1毫克/立方米,甲苯与二甲苯合计﹤20毫克/立方米,非甲烷总烃﹤60毫克/立方米。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限值,非甲烷总烃(监控点处1小时平均浓度值)﹤6毫克/立方米,非甲烷总烃(监控点处任意一次浓度值)﹤20毫克/立方米

2120

2021.01-2021.12

项城市政府

35

项城市

03

蓝天工程

0302

VOCs综合治理工程

南康达制药有限公司VOCs深度改造项目*

将现有VOCs处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包括车间VOCs处理系统4套。本次VOCs治理系统采用的主要工艺:收集+吸收精馏再生+水洗净化”、收集+吸收精馏再生+吸附脱附催化氧化+碱喷淋”、吸收精馏再生+CO催化氧化+碱喷淋”

710

2021.01-2021.12

项城市政府

36

商水县

03

蓝天工程

0302

VOCs综合治理工程

河南斯达奇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挥发有机物综合治理项目*

对原有生产车间现有废气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一套机加工车间焊接烟尘中央集尘系统,一套喷漆房VOCs废气收集及治理系统,配套安装一套喷漆房废气在线监测系统

480

2021.01-2021.12

商水县政府

37

西华县

03

蓝天工程

0302

VOCs综合治理工程

西华县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项目*

对25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综合治理,采购安装25台催化燃烧装置

1565

2021.01-2021.12

西华县政府

38

市本级

03

蓝天工程

0303

扬尘污染整治工程

降尘车

降尘车采购

1046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39

市本级

04

碧水工程

0401

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

周口市“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开展“双源”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工作

996

2022.01-2022.12

市生态环境局

40

西华县

04

碧水工程

0401

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

西华县“千吨万人”乡镇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程*

西华县20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的83眼水井设置界碑332块,道路警示牌332块;饮用保护宣传牌1660块,物理围挡(种植乔木和灌木)830平方米。其中:每眼水井处设置界碑4块,道路警示牌4块;物理围挡(种植乔木和灌木)约10平方米

1500

2021.01-2021.12

西华县政府

41

周口临港开发区

04

碧水工程

0402

工业污染防治工程

周口市港口物流园区污水处理厂

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7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27000

2023.01-2023.12

周口

临港

开发区

管委会

42

鹿邑县

04

碧水工程

0402

工业污染防治工程

鹿邑县尾毛产业园污水处理厂

项目占地15亩,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尾毛废水3000吨

3100

2021.01-2021.12

鹿邑县政府

43

西华县

04

碧水工程

0402

工业污染防治工程

西华县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该项目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2万吨,占地49.457亩。主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工程,主要处理工艺为改良型氧化沟(卡鲁赛尔氧化沟)

7600

2021.01-2021.12

西华县政府

44

川汇区

04

碧水工程

0407

生态流量保障工程

沙北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

洼冲沟桩号5+800米处左岸新建一处湿地,沙北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引入湿地净化,进一步提升水质后排入洼冲沟,污水处理规模4.5万立方米/天

6113

2021.01-2021.12

川汇区政府

45

周口临港开发区

04

碧水工程

0407

生态流量保障工程

杨脑干渠补水工程

治理范围东起五一路污水处理厂西至杨脑干渠,开挖清淤1.3千米,封堵排污口

850

2021.01-2021.12

周口

临港

开发区

管委会

46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04

碧水工程

0407

生态流量保障工程

乡一体化示范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

建设人工湿地1处,包括提升泵房1座、曝气滤池1座、鼓风机房及配电间各1间、水平潜流人工湿地6万平方米、表面流人工湿地5.5万平方米、跌水曝气池1座、自动监测室1间、回用水泵站1间等

19000

2022.01-2022.12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47

郸城县

04

碧水工程

0407

生态流量保障工程

郸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及中水回用工程项目

本项目主要为两部分,分别为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湿地净化工程近期规模4万立方米/天,新规划人工湿地用地102.72亩,第二污水处理厂现状可利用预留用地20亩,总占地面积122.72亩。中水回用工程设计规模2万立方米/天,共计敷设管网长度46.5千米。主要作为生态补充水、道路绿化浇洒以及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用水

11994

2022.01-2022.12

郸城县政府

48

郸城县

04

碧水工程

0407

生态流量保障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周口市郸城县配套工程

建设分水口门,输水管道33.38千米,提水泵站和调蓄水库。供水量达3237万立方

32186

2023.01-2023.12

郸城县政府

49

太康县

04

碧水工程

0407

生态流量保障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太康段

建设分水口门,输水管道45.44千米,提水泵站和调蓄水库,供水量达3725万立方

15000

2023.01-2023.12

太康县政府

50

太康县

04

碧水工程

0407

生态流量保障工程

太康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

设计约1.8千米,占地面积约170亩,处理能力为5万立方米/天,主要包括预处理氧化塘、配水池、配水渠、配水槽、垂直潜流湿地床、表流湿地床稳定塘、集水渠等设施

15146

2024.01-2024.12

太康县政府

51

西华县

04

碧水工程

0407

生态流量保障工程

西华县中水回收利用建设项目

日处理中水回用5万吨,占地50亩

18035

2020.06-2022-06

西华县政府

52

淮阳区

04

碧水工程

0408

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淮阳县古蔡河(北二环-东二环)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实施河道护岸总长度为3.77千米,新增截污管道3.67千米

23151

2021.01-2021.12

淮阳区政府

53

淮阳区

04

碧水工程

0408

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淮阳县北关沟(北关沟-古蔡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实施河道护岸总长度为6.94千米,新增截污管道5.81千米

13035

2021.01-2021.12

淮阳区政府

54

淮阳区

04

碧水工程

0408

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淮阳县白楼沟(北二环-淮郑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实施河道护岸总长度为6.96千米,新增截污管道3.75千米

16575

2021.01-2021.12

淮阳区政府

55

西华县

04

碧水工程

0408

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西华县贾鲁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环境修复

建设人工湿地、河道底泥治理工程、水生物功能群构建工程、河流生态缓冲带工程、河流生态护岸建设工程、ISSAPGPR原位生态修复生态系统

6280

2021.04-2022.10

西华县政府

56

商水县

04

碧水工程

0408

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商水县护城河综合治理工程*

商水县护城河综合整治工程治理长度为11.6千米,包括护城河(引水闸—南干渠闸)长度6.9千米、护城河(012县道-入汾河口)长度4.7千米,工程内容包括自然驳岸、沉水植物恢复、截污纳管、环保清淤及垃圾清理和水生态系统构建

7632

2021.01-2021.12

商水县政府

57

郸城县

04

碧水工程

0408

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郸城县洺河综合整治工程

河道治理长度9千米,包括河道清淤,截污纳管,河道生态护坡、生态浮岛、水生生物功能群建设

9000

2022.01-2022.12

郸城县政府

58

川汇区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1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周口市川汇区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

完成工作区内77.999千米的污水管网建设。新建小王营的1处污水处理站,新建邵寨1处泵站。完成工作区内3454家户厕改造

4075

2021.01-2023.12

川汇区政府

59

西华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1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西华县2021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建设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36座,涉及36个行政村;新建连接管网1.8千米

4320

2021.01-2021.12

西华县政府

60

西华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1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清流河流域(艾岗段)水生态修复与污染防治项目*

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6座污水管网39.1千米,生态沟渠6.5千米,建设1座人工湿地,建设田间生态沟渠3.1千米

2985

2021.01-2021.12

西华县政府

61

项城市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1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城市市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一期)*

主要内容包括污水管网DN100-400毫米管道623.35千米,污水处理站39座(合计处理规模217万吨/年)

24291

2021.01-2022.12

项城市政府

62

鹿邑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1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鹿邑县宋河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配套管网工程*

宋河镇杨楼、轩楼2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共计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3座,总规模230立方米/天,铺设管网长度25.5千米

1471

2024.01-2024.12

鹿邑县政府

63

鹿邑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1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鹿邑县3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配套管网工程*

杨湖口、马铺、贾滩3个乡镇的7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建设,共计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5座,总规模760立方米/天,铺设管网长度77.32千米

3835

2023.01-2023.12

鹿邑县政府

64

扶沟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1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扶沟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配套管网一期工程

共建设污水处理设施44座,其中练寺镇、桐丘街道、城郊乡和曹里乡等乡(镇)范围内污水处理厂13座,污水处理站5座村庄污水处理站26座,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到2.0280万立方米/天,配套管网总长度达到1606.193千米

45861

2022.01-2022.12

扶沟县政府

65

太康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1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太康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太康县县域范围内的4个乡镇的20个村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终端建设,同步建设各污水处理终端配套污水管网

16766

2021.11-2022.10

太康县政府

66

商水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1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商水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一期)*

污水处理规模3105立方米/天,配套污水管网246.357千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分散式污水处理终端建设,同步建设各污水处理终端配套污水管网

17317

2020.11-2021.11

商水县政府

67

商水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1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水县乡(镇)及农村生活污水环境整治工程

商水邓城镇等19个乡(镇)的199个行政村建设农村主要道路管网铺设和一体化污水处理终端等。其中排水主管道211.7757千米;排水次管道185.969千米;检查井5000座;排水沉泥井199个;沉淀池60个;污水处理站脱水机房60个;提升泵199个;加压泵199个;提升泵配套管网10千米;加压泵配套管网10千米;一体化污水处理终端60个

76421

2022.01-2022.12

商水县政府

68

沈丘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1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沈丘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配套管网一期工程

刘庄店镇、留福集镇、老城镇、北杨集镇、白集镇、石槽集乡、新安集镇、周营镇、刘湾镇、纸店镇、付井镇、赵德营镇、莲池镇、洪山镇、邢庄镇、卞路口乡、范营乡、李老庄乡和冯营乡等19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28956

2022.01-2022.12

沈丘县政府

69

川汇区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周口市中原路北延工程雨污管网建设项目

中原路北延工程南起建设路配建污水管网3061米,雨水管网3948米

2059

2021.01-2021.12

川汇区政府

70

川汇区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周口市中州大道北延新建工程雨污管网建设项目

中州大道北延(新北环-梅园)配建污水管网1684米,雨水管网1700米

1132

2021.01-2021.12

川汇区政府

71

川汇区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汇区河西污水处理厂

新建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18000

2023.01-2023.12

川汇区政府

72

川汇区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周口市沙南污水处理三期工程

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5万吨及配套管网

17459

2021.01-2021.12

川汇区政府

73

周口临港开发区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运粮河莲花路段治理工程

治理范围西起春晖路东至工农路,治理长度2千米,采用箱涵结构,工程内容为渠道整治,钢筋混凝土污水管铺设2千米,绿化和硬化路面恢复

6000

2021.01-2021.12

周口

临港

开发区

管委会

74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乡污水管网工程

新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6千米、老旧管网改造1千米,合流制管网改造1千米

1000

2022.01-2022.12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75

淮阳区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淮阳区诚睿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建设工程

新建日处理量5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达一级A排放标准

24513

2023.01-2023.12

淮阳区政府

76

淮阳区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阳县凌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提标改造工程*

现有日处理量4万吨污水处理厂老旧设备进行更新与提标改造,由原有一级A排放标准提升至IV类水体标准(即:CODCr、氨氮、TP等主要指标执行四类水体标准,其余出水指标执行一级A标准)

4956

2023.01-2023.12

淮阳区政府

77

沈丘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沈丘县城市排水防涝管网建设工程

新建尚德路等雨水管网16.2千米,新建雨水检查井405座,新建污水管网3.4千米,新建污水检查井84座等附属工程

7746

2021.01-2021.12

沈丘县政府

78

项城市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项城市后高营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

日处理生活污水3万吨,建设内容: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沙池,A2O生物池,二级沉淀池,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污泥浓缩池脱水机房等,配套污水管网24千米

19609

2022.01-2022.12

项城市政府

79

项城市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项城市周王庄污水处理厂*

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2万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12986

2022.01-2022.12

项城市政府

80

扶沟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扶沟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

现状2.5万吨/天的常规氧化沟项目改造为2.5万吨/天的A2O-MBR处理工艺,扩建日处理污水1万吨污水处理厂采用A2O/A-MBR处理工艺

14000

2022.01-2022.12

扶沟县政府

81

太康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河南省民生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工程

新建处理规模3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达一级A排放标准

10000

2024.01-2024.12

太康县政府

82

太康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康县高贤污水处理厂

日处理污水5000吨污水处理厂一座及配套市政管网,处理工艺为“A2O+深度处理”工艺

3196

2024.01-2024.12

太康县政府

83

太康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太康沟(王陵村—入老涡河口)污水雨水管网建设工程

新建太康沟(王陵村—入老涡河口)沿线污水雨水管网800米

1000

2021.01-2021.12

太康县政府

84

商水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2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

商水县2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垃圾收集与污水处理工程

2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垃圾箱、垃圾清理车、垃圾转运车、管网、污水处理设施

63000

2023.01-2023.12

商水县政府

85

川汇区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3

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

周口静脉产业园建筑垃圾再生资源项目2-3期项目

二期占地90亩,为汽车拆解、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及再利用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三期占地19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三期工程为电器、电子垃圾处理、橡胶塑料垃圾综合处理及再利用

61500

2023.04-2025.05

川汇区政府

86

项城市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3

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

项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项目

项目采用固液分离+絮凝沉淀脱水+细渣发酵外运+污水处理+整体除臭处理工艺,建设400吨/天粪便无害化处理生产线

10984

2021.08-2022.07

项城市政府

87

项城市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3

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

项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建设破碎车间、砌块车间及管理生活设施等,总建筑面积3.5055万平方米,购置移动破碎站1套,砌块生产线1条,年回收、处理30万吨建筑垃圾

8825

2021.08-2022.08

项城市政府

88

项城市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3

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

项城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项目采用固液分离+残渣焚烧+提油+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建设60吨/天餐厨废弃物处理生产线。固体残渣送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沼气焚烧助燃或提纯、发电,沼液送至生活垃圾焚烧电厂进行协同处理,产生油脂运出外售

5000

2020.08-2022.04

项城市政府

89

项城市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3

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

年综合利用30万吨尾矿废渣及建筑废弃物项目

项目租赁土地6750平米,新建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及生活用房等3000平方米

5000

2021.03-2022.05

项城市政府

90

西华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3

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

河南洋投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回收利用200万吨建筑废料建设项目

新建全封闭钢构车间5000平方米,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储存间、办公室及环保设备等

450

2020.05-2021.10

西华县政府

91

商水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3

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

河南科畅建筑垃圾及道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建设年产70万吨再生沥青混凝土、70万吨再生砂石骨料、50万吨水稳碎石生产线

25000

2021.06-2022.06

商水县政府

92

沈丘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3

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

沈丘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

一期:垃圾焚烧发电800吨/天、餐厨垃圾处理50吨/天;二期:垃圾焚烧发电400吨/天、餐厨垃圾处理50吨/天

65955

2020.05-2021.07

沈丘县政府

93

太康县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3

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

许昌金科资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太康县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项目年处理能力在200万吨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150000

2021.01-2025.12

太康县政府

94

项城市

06

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0605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周口周海农作物秸秆收储及生物质锅炉直燃供汽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为2×45吨/小时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配套设施。项目占地面积5.93721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供热量131.9379万吉焦。新建农作物秸秆储存库、粉碎制块车间、原料堆场、锅炉车间、消防设施及其他生产生活辅助设施等,建成集农作物秸秆收购、压块和使用为一体的清洁综合利用工程

9309

2021.01-2022.05

项城市政府

95

扶沟县

07

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0705

城市生态建设修复与生态产品供给工程

贾鲁河湿地公园

贾鲁河在扶沟县境内长度约40千米,河堤以内水面及滩涂面积约2万亩

27800

2022.01-2023.12

扶沟县政府

96

川汇区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4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年处理废旧金属20万吨项目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占地面积2平方米,新建生产车间5000平方,办公配套用房2000平方米

5000

2020.08-2020.12

川汇区政府

97

川汇区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4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年处理20万吨抗生素菌渣及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

主要原材料为生物制药过程中的混合型废弃物及工业固体废料,用地300亩。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通过循环系统处理后再利用;废气经过处理后作为燃料回收热能;废渣作为还原剂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60000

2020.10-2022.08

川汇区政府

98

川汇区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4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周口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年回收再利用再生资源10万吨铝合金棒生产线

项目厂房面积3000平方米,年产10万吨铝合金棒

15000

2020.03-2020.12

川汇区政府

99

西华县

08

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4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年回收加工废旧金属50万吨建设项目

项目设计规模为年回收加工废旧金属50万吨,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建设压块车间、破碎车间、综合办公楼、原料库房、成品库房等

5000

2021.06-2022.12

西华县政府

100

西华县

08

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4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河南如捷建筑有限公司海绵城市系列产品生产与研发中心项目

项目设计规模年综合处理建筑垃圾、砂石废料等废弃物150万吨,建设6条生产线,生产机制砂石、商品混凝土和高效透水砖

12000

2020.10-2021.04

西华县政府

101

项城市

08

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4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项城市润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回收利用1000吨废旧物资综合利用项目

项目年回收利用1000吨废旧物资,占地1500平方米,其中原料仓库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

2000

2020.11-2022.01

项城市政府

102

项城市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4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项城市稳业再生资源回收厂年处理1万吨废旧轮胎项目

项目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新建生产车间,仓库等1000平方米

5000

2020.11-2021.12

项城市政府

103

项城市

08

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4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项城市亚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回收16万吨废旧金属项目

项目每年加工废金属16万吨。占地3.1万平方米。新建回收仓库、粉碎车间、办公及生活用房等5000平方米

5000

2020.12-2021.11

项城市政府

104

项城市

08

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4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项城市云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综合利用50万吨尾矿废渣及建筑废弃物项目

项目年综合利用50万吨尾矿废渣及建筑废弃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建设办公室、仓库、厂房等

5000

2021.09-2022.12

项城市政府

105

项城市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4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年回收3万吨再生塑料碎片加工项目

项目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租赁现有生产车间,仓库等1000平方米

5000

2021.08-2022.11

项城市政府

106

商水县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4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河南亿得帮环保科技废包装桶和废活性炭再生利用项目

建设年处置5万吨废包装桶和废活性炭(2.8万吨废包装桶,2.2万吨废活性炭)生产线,可再生利用40万只包装桶,1.2万吨有色金属,0.6万吨塑料颗粒,2万吨再生活性碳

30000

2021.06-2022.07

商水县政府

107

太康县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4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太康县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

项目规划占地98亩,拟建生产线包括一条1万吨/年废塑料分拣加工生产线;一条1万吨/年废橡胶分拣加工生产线;一条10万吨/年废钢铁分拣加工生产线;一条6万台/年废旧家电处理生产线;废纸分拣加工12万吨/年再生资源回收集散交易中心92个(太康县共23个乡镇,每个乡镇按照4个回收中心建设),规划总占地43亩,主要包括960辆流动电动回收车(每个回收中心配置10辆电动三轮回收车)、24辆大型密闭货运回收车(每个乡镇1辆)及3辆机动大型密闭回收车

7600

2021.01-2025.12

太康县政府

108

川汇区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5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工程

周口市汇鑫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年拆解1万辆报废汽车项目

规划占地60亩,主要建设办公楼、标准化生产车间等

12000

2020.10-2021.10

川汇区政府

109

项城市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5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工程

河南鹏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6万吨废旧电路板综合利用项目

项目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2.002万平方米

3000

2020.12-2022.06

项城市政府

110

商水县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5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工程

河南斯普瑞环保科技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和大型环保设备制造项目

建设规模:年处理1万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1万吨废弃锂电池和3万吨废弃电瓶以及金属离子交换环保设备制造

62000

2020.12-2021.11

商水县政府

111

商水县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5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工程

河南润辰报废汽车回收有限公司报废汽车拆解项目

项目用地6.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5.1万平方米,研发、办公、宿舍等配套设施1.6万平方米

26000

2021.02-2022.02

商水县政府

112

郸城县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8

危险废物风险防范工程

郸城县环保综合处置中心项目

工业废物总处理量10万吨/年。项目将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拟开展工业废物焚烧处置、安全填埋、物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业务

100000

2021.08-2022.08

郸城县政府

113

西华县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8

危险废物风险防范工程

年处理10万吨废旧橡胶胎、废机油等再生资源回收项目

项目占地2.6668万平方米,建设面积9400平方米

11000

2021.01-2022.01

西华县政府

114

项城市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8

危险废物风险防范工程

项城市200t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

建设规模日处理垃圾渗滤液200吨。建设内容: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集水调节池、硝化池、反硝化池、浓缩收集池、清水池建设,生活系统、纳滤系统、膜清洗系统等

5000

2021.06-2023.11

项城市政府

115

项城市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9

医疗废物风险防范工程

项城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1处,处置规模为5吨/天

3500

2020.12-2021.09

项城市政府

116

商水县

08

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0809

医疗废物风险防范工程

河南利盈环保科技医疗危废处置项目

新建医疗废物处置厂1处,处置规模为5吨/天

3000

2021.06-2022.06

商水县政府

117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1

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污染源走航设备*

VOC监测走航、雷达设备

600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118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1

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周口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项目*

加快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需配备进行非道路移动机械电子标签1.8万套

1710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119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1

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口市大宗物料运输企业视频门禁建设项目*

为全市范围内大宗物料运输重点企业,建设安装车辆进出门禁视频监控系统。为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车辆污染减排工作,提供监管科技技术手段。确保持续有效改善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市范围内安装视频门禁系统500套和监管系统平台1套

1750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120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2

生态环境智慧感知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周口市“十四五”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能力建设

我市12个工业园区及企业集群建设至少33个自动监测站,每个自动站按照常规六项(NOx、CO、O、SO₂、PM10、PM2.5),涉及VOCs的园区增加挥发性有机物监测项目(至少包含57种PAMS物质)

5940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121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2

生态环境智慧感知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周口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自动监测系统(省级站)建设*

建设内容:1.完善周口市VOCs自动监测体系。2.改善周口市生态环境质量,管控臭氧污染,增加优良天数。3.强化周口市生态环境精细管控体系。规模:购置1套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检测设备

365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122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2

生态环境智慧感知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

656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123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2

生态环境智慧感知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周口市大气臭氧监测与预警预报一体化服务系统建设项目*

从近地面到垂直空间的臭氧分布,从污染因子到气象垂直要素,定点多要素观测,有效将多维度的监测数据同化应用于空气质量模式,实现臭氧来源的监测、预报与污染源解析服务工作。包含:臭氧激光雷达、测风激光雷达、臭氧污染源解析、臭氧监测预警预报一体化服务系统平台

650

2021.01-2023.12

市生态环境局

124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3

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工程

周口市重型柴油货车排放OBD远程在线监控系统*

建设内容:截至2020年8月7日,周口市已注册的国四以上重型柴油车3.7427万辆,根据《河南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的通知》(豫环攻坚办〔2019〕26号)和《河南省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豫环攻坚办〔2020〕7号)等相关文件要求,至2020年底完成本地注册柴油车的安装OBD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即符合安装条件的2.8万辆柴油车安装在线监控OBD设备,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完成1.4万辆车的设备安装;建设一套柴油车排放远程在线监控OBD平台,实现设备与监控平台联网,监督并远程监测柴油车排放不合格的车辆,实现信息推送,提醒和督促车主及时维修治理车辆,达标排放。OBD终端监控设备技术路线: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重型车远程排放监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第3部分:车载终端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2220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125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3

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工程

周口市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测空天地一体化平台*

建设内容:通过对周口市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测空天地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服务技术以及多源数据的融合技术,实现对周口市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慧监测能力。建设规模:1.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测空天地一体化平台;2.大气污染监控载体APP;3.大气污染遥感监测监管系统;4.产品智能环保生产支撑系统;5.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测综合数据库

960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126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3

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工程

天地人车一体化*

建设机动车监控平台

373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127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3

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工程

染源分析研判中心指挥体系设备建设项目*

环保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大气环境大数据决策体系、大气监管保障系统

7319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128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3

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工程

尾气遥感监测点位优化项目*

2个固定点位迁移及升级改造。移动源监控平台建设

300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129

沈丘县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3

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工程

环境执法监测监控能力建设*

1.大气环境综合管理平台;2.大气环境质量智能监管平台;3.大气污染源智能监管平台;4.无人机大气执法监测设备

300

2021.01-2021.12

沈丘县政府

130

市本级

09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0904

生态环境科研支撑工程

周口市典型区域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项目*

开展周口市PM10、PM2.5的来源解析,获得大气颗粒物排放源类的贡献值和分担率。开展大气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特征、影响因素和污染变化趋势的研究,探讨周口市典型区域PM10、PM2.5的含量分布及变化规律,为周口市大气颗粒污染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91

2021.01-2021.12

市生态环境局

备注:标*为入选国家、河南省重点项目库的项目。


    相关阅读:

    《周口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责任编辑:管理员